小說大全
打開小說大全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東晉風雲東晉風雲
致遠君

第11章

江東目前並沒有形成一個有向心力的統治集團,所以,亟需粘合同類,清理雜質。

司馬睿尚未稱帝,隻稱“晉王”,他這算是“候補皇帝”,就盼著中原皇帝崩殂,他這個“替補”好上位。文武百官當然也還沒有各安其位,大家都在觀望,看看北方還行不行。而江東、南方廣大地區的負責人們雖然沒有明目張膽的舉旗造反,但也並不主動向司馬睿投效。

——司馬睿現在確實沒有與司馬鄴分庭抗禮的本錢。

南下的很多舊臣,其實並不太拿司馬睿當回事,在他們心裏,洛陽是故都,司馬炎的嫡派子孫才是正牌主子,司馬睿嘛,有朝一日還要回到北方去,差點意思。

比如說祖逖,這個家夥世世代代做官,能文能武,打仗確實有兩把刷子,還有自己的班底,缺的就是戰略眼光——沒看清楚事情已經不可為。

祖逖父親去世早,兄弟六個守著祖業過日子。缺少管教的他,年輕時就是一個鬥雞走狗的無賴,好勇鬥狠,整天價東遊西蕩,“不修儀檢”。

可不知怎麼回事,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祖逖改悔了,他幡然悔悟,變成了一個好學深思的進步青年。他意識到學問的重要性,學習起來通宵達旦,不光是學書本,還行萬裏路,周遊各地,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結識了朋友、了解了形勢、觀察了地形......反正就是收獲很大。文韜武略,皆有氣象,有人誇他為“讚世才具”。

南下後,祖逖身邊有幾百戶親族門客,缺吃少穿。怎麼辦?咱們手裏有槍心裏別慌,這個資源要充分利用,搶他。南塘是個富人區,祖逖就安排人或親自帶領,月黑風高好下手。天一亮,別人的東西就堆在自己家裏了。當手下被官府捕獲後,他還親自前去營救,理由很充分“天之道是損有餘補不足”。

有一次,王導、庾亮等人來看望祖逖,發現他家裏有很多金銀珠寶,便問這些東西是從哪裏得來的。祖逖也不隱瞞,直言道:“昨夜複南塘一出。”

“又去了一趟”“又去了一趟”,這可真讓人頭疼。

這樣的人,是不安定因素,怎麼辦,給打發走算了,借口是現成的,也冠冕堂皇:戮力神州,克複中原。你不是要去嘛,那就去吧,成功也罷,成仁也罷,你總會千古流芳。

偏偏祖逖有理想有抱負,他對司馬睿說“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複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

北伐是政治正確,收複家園、振興王室是每一位忠臣義士義不容辭的義務。大家都振臂高呼要北伐,就算心裏反對,也不能說出口,反對北伐就是可恥的投降派,是要遭人唾棄的。

於是,司馬睿給了他1000人的糧餉,三千匹布,兵員武器裝備啥都沒有,要他自己搞定。祖逖就“壯士一去不複還”了。

祖逖是典型例子,但不是個例。

還有一個,是老王家內訌的故事。

當時的大名士王澄,是王衍的弟弟,王敦的堂弟,王導的堂兄。對,關係就是這麼複雜。西晉末年、東晉初年,說起來,就是王家的家族史。

王衍是西晉後期的名士領袖,官居太尉,地位很高,經過他不遺餘力的炒作,王澄自然大名鼎鼎。

王澄做過荊州刺史。到荊州後,王澄搞得上下離心,官民無不怨聲載道。不久,中原的動亂波及荊州,流民湧入,民變四起。

西南地區成漢李雄的弟弟李驤率軍攻打荊州失敗,王澄將其誘降殺掉。殺一個李驤還不夠,王澄一不做二不休,把李驤手下的八千降兵全都推到長江淹死。然後,王澄揚言要殺盡荊州的流民,流民們都看到那八千降兵的下場了,不寒而栗,除了造反沒有別的辦法。

流民軍的聲勢越來越大,王澄惶恐不安,解決問題的辦法有一個,幹脆撂挑子不幹了,從荊州太守的任上逃走。去哪兒?去建康。

王澄去建康上任,要路過王敦的地盤——豫章,他就順路去看望王敦。王澄一直看不起王敦,但是風水輪流轉,王敦現在是執牛耳者,而王澄是一敗塗地逃難這裏來的。都到了這步田地了,王澄還三番五次當眾羞辱他。王敦忍無可忍,就殺了王澄。

殺王澄,是老王家人的共識。《世說新語》裏有這麼一句:王平子始下,丞相語大將軍:“不可複使羌人東行。”

王澄字平子,麵似羌——長得像羌人。王導的話像一把刀,血淋淋的。

不同於祖逖——王家跟司馬睿與祖逖是政見不同。跟這個王澄,還夾雜著私人矛盾。

——名高才短,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留著是禍害!

王澄對司馬睿政權的態度也很曖昧。他既不公開支持,也不明確反對,同時,還接受長安司馬鄴的詔令。在司馬鄴發布勤王詔令時,江南包括司馬睿在內的晉朝勢力都找理由拒絕北上,而王澄卻組織了軍隊準備北上勤王,雖然失敗。他的這個政治傾向明顯與司馬睿集團偏安江南的既定策略不符。

© 小說大全, ALL RIGHT RESERVED

DIANZHONG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