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屠龍,還能養龍?”
隻聽朱標驚奇道,“敢問秦小先生,此話當真?”
現在,朱標已經完全明白,秦宇絕不是嘩眾取寵,故作高深。
就剛才算學一道,就明明白白的算出了大明隱患!
“當然能養龍!”
秦宇斬釘截鐵道。
若不能使大明更加繁榮昌盛,將華夏國運推向更高的頂峰,自己何必冒著殺頭的風險,拋出屠龍術這個大殺器?
“太子殿下不妨想一想,您將來要如何為大明解決供養皇室宗親的問題?”
“咱?”
朱標還真想過這個問題,畢竟東宮太子府裏,那一摞子進言親王供給太多的奏疏不是假的。
但在朱標看來,哪怕父皇再給他多生幾個弟弟,大明萬裏江山都有的是地方封。
離京就藩的弟弟們,還能鎮守邊疆,充當他的眼線,避免一些老將功勞太大,不能製衡。
但今天聽秦宇用算學分析,朱標猛地驚覺。
是自己想的太簡單!
“為減輕後世的壓力,總不能讓咱現在違背祖訓,先虧待兄弟?”
“大哥,不能啊!”
幾個王爺,一聽這話,立馬急了。
大哥朱標將來肯定要繼承大業,他們這些王爺的生死榮辱,全都在於大哥朱標的一句話,一念之間。
“大哥,你是知道我的!”
“大哥讓我往東,我絕不往西。”
“哪怕派我去南疆戍邊,我都不眨一下眼,最多每年寫幾封信回京訴苦。”
“大哥,咱沒什麼誌氣,隨便找個地方有幾百戶食邑就夠了......”
“大哥,你要是嫌棄我了,就派我去帶兵和蒙元拚命,戰死沙場!”
秦王朱樉,晉王朱桂,燕王朱棣等人,紛紛表態。
個個忠心耿耿,情真意切。
這倒不是裝的,朱標在皇子中極有威望。
這些王爺對大哥是一百個服氣,沒有任何二心。
“放心,這事兒咱做不出來,也不能做。”
朱標連連搖頭,向弟弟們保證,“父皇定下的祖訓,朱家子孫都不得違背。”
眾位王爺這才鬆了一口氣。
算學厲害!
差點把他們的王爺都給算沒了。
“那麼問題來了。”
秦宇笑問。
“皇室宗親的供養不能削減,祖訓又不能違背,眾位殿下該何去何從?”
朱標沉默不語,一句話把他們都給問住了。
再多的奏折上書,再多的聖人之言,都比不上秦宇現在列出來的,明明白白的數據!
“不對呀......”
“史書上難道沒有其他的王爺?”
老二朱樉嚷嚷道。
“曆朝曆代那麼多親王郡王,國家都是怎麼供養的?”
“本王記得漢朝的王爺就挺多,劉備不就是中山靖王之後......”
“對!咱們參照曆史,肯定有辦法!”
關係到今後的處境,子孫的生死,皇子們腦子都轉的飛快,紛紛出言。
“一千多年多過去了,改朝換代好幾輪,也沒見那個王朝有幾千萬的皇室宗親?”
“秦先生......”
“漢朝劉姓宗親多,劉備淪落到大街上賣草鞋了。”
秦宇直接打斷道,“你們也想子孫去賣草鞋?”
“這......”
朱樉也沉默了。
他看個屁的史書,劉備都還是在茶樓裏聽曲知道的,故事一開始劉備真在街上草鞋,然後結識的關羽張飛。
“大漢先有七國之亂,再有推恩令,最後眾多皇室宗親甚至連溫飽都成問題,終日為生計奔波,在位的皇帝也淪為權臣的傀儡。”
“之後兩晉,八王之亂,司馬家諸王互相征伐,疆土讓與外人,司馬皇室盡數被屠。”
“李唐盛極一時,然從太宗伊始,李氏子孫爭權奪位,骨肉相殘,幾乎每一次繼位都血流成河。”
“兩宋,趙家人被抓去做兩腳羊了,不提也罷!”
“今天,終於輪到咱大明了。”
秦宇目光炯炯的望向堂屋裏的皇子們,句句戳到痛點。
“若要參照曆史,殿下們想選哪一個結局?”
所有的人,包括太子朱標,都低下了頭,不敢與秦宇的目光接觸。
不管哪個朝代的王爺,下場都不好。
死了的傪,活著的也慘!
朱標博覽群書,剛才也想到了這一層,故而沉默。
隻不過被二弟朱樉問出來了。
秦宇敲了敲木板上的數字。
“咱洪武皇帝,為了避免各位殿下落得曆史上的悲劇,故而定下祖訓,規定了現在的宗親供養製度。”
“此乃儒學中的孝悌仁愛。”
“然洪武皇帝驅逐韃虜,恢複華夏,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此乃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大明這條巨龍,欲遨遊於九天之上,不是儒學能滋養的。”
“儒學所極力提倡推崇的福澤,用算學一算,便知今後禍事。”
“何為治國大道?”
“何為屠龍術?”
“這些問題,現在對於殿下們來說,還不能理解。”
“先請各位殿下思考,如何解決大明三百年亡國的災禍?”
“不限於儒學,殿下們可查閱諸子百家,各類學說,待各位殿下心中有了答案,咱們再繼續將接下來的......”
秦宇要先拋出一個勁爆點,給他們埋一顆種子。
“今天先講到這裏。”
眾皇子此時也沒有心思再糾結別的,各懷心思的和秦宇告別離開。
在隔壁的朱元璋,眉頭緊鎖,苦苦思索。
朱元璋希望,大明能與強漢盛唐一樣,甚至超越。
但老朱也同樣希望,自己的兒孫都能活的好好,千萬別像漢唐。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作為帝王,無疑是偉大的。
可在朱元璋心裏,李世民同時也是一個很失敗的家長。
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造反的造反,被殺的被殺,最後隻有繼承皇位的李冶得到了善終。
就這,李治沒幾年還搞出來個武則天。
差點把李家子孫殺了個鍋幹碗淨,幾近亡國!
縱觀唐朝近三百年,不管國力盛衰與否,皇室血親都在猜忌與殺戮中掙紮。
朱元璋絕不想老朱家的後代如李唐皇室一般悲慘。
他在祖訓裏,製定了十分詳盡的皇室宗親管理製度,保證福澤子孫,避免重蹈覆轍。
萬萬沒想到,卻給大明兩三百年後,挖了一個大坑!
沒有秦宇冷冰冰的算學數字,朱元璋根本不能意識到禍患如此之大!
“嚴密監視秦宇的一舉一動,隨時向咱彙報!”
“遵命!”
有的事不上秤沒有四兩重,一旦上秤了,千斤都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