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大全
打開小說大全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大院風雲大院風雲
辰子

第三十九章 兩枝鳥槍繳國軍(一)

柳生、石寶、韋三金等人在成團開展抗日宣傳、組織青年抗日武裝的同時,韋開盛也按約回到老家洛滿鄉拉樟村開展活動,籌建了自衛隊。

  在龍城臨別之際,柳生緊緊地拉著韋開盛的手:“我們先分頭行動吧,各自回老家宣傳發動,待組織到人馬之後,再合並一起共舉大事!”

  “我們隨時保持聯絡,一有進展及時相報!”韋開盛點頭答應著。

 韋開盛回到老家後,每天在家裏計算著,有哪些可以團結的年輕人。於是,十幾個房族兄弟被韋開盛一個一個鼓動起來了。

 “我們過去被萬惡的土匪迫害怕了,現在,比土匪更可惡一百倍的日本鬼子打到了我們的家門口,該怎麼辦?”韋開盛知道,房族兄弟們與自己一樣,對過去土匪劫村的惡行一直耿耿於懷,決定先將他們一軍。

 “怎麼辦?水來土淹兵來將擋,有什麼好怕的,幹他唄。不幹他狗 日的,自己就是一個死!”兄弟們可不是吃素的繡花枕頭,過去的苦難已經把他們培養成了一條條血性的鋼鐵漢子。

 “但是,沒有槍,一切都是白搭。”堂哥韋成標悶悶地嘟嚷了一句。

 他說的是實情,手無寸鐵,怎麼跟鬼子幹呢?“借”不現實,這年頭兵荒馬亂的,槍杆子可是比身家性命還要金貴,到哪去借啊,“買”更不靠譜,前些年全村被土匪韋崩鼻血洗了,死傷的死傷,逃難的逃難,別說沒有錢買槍,連碗飽飯都吃不上呢。

 “不行我們就去收繳國民黨逃兵的槍支!”還是韋開盛有主見。

 “收繳國民黨逃兵的槍支,這辦法行不行得通?”有人當場提出質疑。

 都說槍是兵的命,你去繳他手中的槍,不等於要他的命麼,他能答應?

 “這幫人壓根就不是什麼好漢,一堆一堆的孬種。槍在他們手裏,打不了鬼子,還要禍害老百姓,我們大家都見識過了,就繳他一回試試,我看沒問題。”韋開盛下定了決心。

 這段時間以來,他們經常在路上碰到三五成群從前線敗退下來的國民黨散兵,這些國民黨兵在戰場上膽小如老鼠潰不成軍,被打得灰頭土臉的,離開戰場就神氣活現起來了,一副英雄蓋世的模樣,見了老百姓的東西就搶,街上進店吃飯,這樣菜那樣菜點上一大桌,風卷殘雲吃完了,丟下碗筷就走人,擺明了就是來吃白食的。

 幾天前一隊散兵來到洛滿街,進了一家飯館,酒醉飯飽之後抬腿就要走人,連聲招呼都不打。

“老總,你們還沒給飯錢呢。”飯館的夥計可急眼了,忙上前去討要飯錢。

 不問他們要飯錢還好,一問他們要錢,立馬耍起威風來:“老子在前方賣命打仗,吃你餐飯也想要錢?給你顆花生米,要不要?”

 幾個散兵說著便端起槍來,對準要錢的夥計。

 店老板一看情況不妙,這幫兵油子可是惹不起的,惹毛了他們真不知會幹出什麼事兒來,隻得強壓火氣跑上前去息事寧人,對著那幫凶神惡煞的兵油子又是作揖又是賠不是:“老總們息怒,小夥計不知情理不懂事,這頓便飯算本店請老總們賞光了。這些點心是本店的一點心意,請老總們帶在路上打個尖慢慢吃。”一邊往每人手裏再塞上一包大大的點心。

 散兵接過點心包,在手裏掂了掂,乜斜一眼店老板,嘴裏撩著牙簽,吐出一口濃痰:“算你還識相,下回可長點記性了,你兵爺爺到哪都不差這一餐,明白不?”

 “明白明白,老總們賞光是小店的榮幸,歡迎再次光臨。”店老板點頭哈腰地應答著,目送散兵們揚長而去。

 “我呸!天殺的,什麼東西,怎不叫小鬼子把你們這些瘟神給收了去!”待散兵們走遠,店老板往地上狠狠地啐了一口,對著老天咬牙咒罵。

 韋開盛在頭腦裏估算著,這些散兵遊勇十有八 九是從戰場上偷跑回來後不敢歸隊的逃兵,沒鼻梁兒沒骨血的慫貨!但不能強搶,萬一搞僵了,槍在對方手裏,吃虧是肯定的,隻能靠智取。

 說話間鬼子已經打到了洛滿街,眼看就要奔拉樟村而來。雖說前邊有國軍和縣自衛隊在阻擋,但誰都知道,國軍頂不了什麼用,要不然也不會一天時間就把偌大個龍城丟下了,自衛隊就更別提,在老百姓麵前耍耍威風倒是可以,上戰場和小日本真刀真槍地對幹那就是稀泥巴,根本扶不上牆!

 “鄉親們,日本人已經過了洛滿街,馬上就要到我們拉樟村了,請各家各戶把家裏的糧食藏好,然後背上幹糧跟我們先到山上去躲一躲吧。”韋開盛將鄉親們叫到一起,動員大家做好撤離準備。

 “我不想去,我在家裏把門關好,不出來,日本鬼子是過路的,總不會進屋搜吧?再說我一個孤老頭子,又沒得什麼給他們要的。”七十歲的韋顯貞老漢不願意跟著韋開盛他們撤,他年紀大了,行動有點不太方便。

 “不行,伯爺,日本鬼子到處殺人放火,您不能在家裏冒這個險,還是跟我們一起走吧,路上我們大家扶著您。”韋開盛堅持要韋顯貞一起躲到村外的龍華山上去,龍華山山高林密,路途險峻,又有岩洞藏身,估計日本人一時找不到。

 韋開盛指揮著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撤到了村外的龍華山上,躲進了密 林深處的岩洞裏,暫時得到了安全。他本來背著瞎眼的奶奶一起上山,還拖著耳聾的姑奶奶。年輕時失聰的姑奶奶就嫁在本村的覃家,可憐一輩子沒個一兒半女,前些年老姑翁在韋崩鼻慘無人道的洗劫中被殺害了,之後便一直靠著娘家侄兒侄孫們的接濟度日。

 背一個拖一個,都是六十多歲的老人家,一瞎一聾的,加上山高路險,行進困難,拖延了全村人的撤離。背上的奶奶感覺到了韋開盛的難處,就橫著豎著要下來,心疼地對韋開盛說:“好孫子,你把奶奶放下來吧,別耽誤了大家,我和你姑奶奶隨便藏到哪個角落裏就得了,我們又不吱聲,日本人哪有那麼巧就找得到呢?他們又不識得路。”

“放你們下來,我不放心啊,奶奶。”韋開盛又想起了當年躲避土匪韋崩鼻的隊伍時,奶奶背著自己連夜亡命逃難的情景。

“那你把我們藏在這附近,做好記號,要是不放心的話,等安頓好大家,得空再轉回來看看我和你姑奶奶就是了。”奶奶堅持道。

 村外的山腳下有座年久失修的土地廟,早已破敗不堪,屋頂的瓦片掉了一小半,櫞子也斷跌了好幾根,頂著幾個床板大的窟窿,晴天太陽直曬殿堂,雨天屋內大水漲發,大門的門板雖然還在,但已腐朽得用手就能掰得下一大塊來,頹圮坍塌的半邊山牆搖搖欲墜,仿佛隨時都會砸下來,看著就瘮得慌,這破廟平常無人光顧,想來也不會引起鬼子的注意。把老人暫時安頓在這裏,應該不會有什麼事,就算萬一被發現了,麵對兩個一無所有、毫無縛雞之力的瞎聾老婆子,還能怎樣呢?到處宣稱標榜大東亞共榮的日軍根本沒有必要傷害她們。

 韋開盛懷著僥幸的心裏把兩位老人安頓在土地廟,為她們準備好柴火和一小袋米——米藏匿在被蟲蛀空的神像裏,然後帶領鄉親們躲進了險峻的原始山林中。

安頓好鄉親們,韋開盛與十多個青年漢子,拿著自家的鐵砂槍、砍柴刀又悄悄地摸了回來,埋伏在離村不遠的鐵路兩旁高坡上,監視村裏的動靜。

 當天晚上,天剛黑沒多久,熹微的月色下,便見隱隱約約走過來一隊人馬,看那副東倒西歪的郎當樣子,就知道不是日本人。

 “過來了,有點像國民黨的兵仔啵。”有人瞄著眼悄悄猜測起來。

 韋開盛小聲叮囑道:“大家注意點,都做好準備,不管是什麼人,到時聽我的號令統一行動,前後包抄,隊伍一定要整齊,動作一定要硬氣,氣勢上要先發製人,把他們壓倒!出現狀況就迅速往山上撤,但記住千萬不要向著家人們隱蔽的方向跑,記住了沒有?”

 “記住了!”盡管這是第一次搞伏擊,誰也沒有作戰的經驗,心裏既興奮又緊張,但大家的頭腦是非常清醒的,必須按照韋開盛的囑咐統一行動。

© 小說大全, ALL RIGHT RESERVED

DIANZHONG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