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整個操作步驟,確定方法有效,崔嫻也不著急了。
把所有的工具都縮小,放到包裏之後,打算先熟悉地形。未來的一段時間,她已經決定要在這賺錢。不過如何能掩人耳目的,把石頭給賣出去,還要好好計劃一下。
收拾妥當,順著河床朝著上遊走去,這是條完全幹枯的河流。
剛才還能聽到許多,錘子敲擊石頭的動靜。偶爾也有,扯著嗓子大喊的聲音。不過越是往上麵走,下麵的聲音就越小,甚至連人影都見不到。
這片是無人區,巨型石頭到處都是。崔嫻邊勘測周遭的地形,邊把看中噸位的大石頭縮小,裝進隨身攜帶的小布袋子裏。
途中還有不少斷了的樹,細一點的,在烈日下曬的時間長,幹鬆到可以直接用來做柴火。
粗壯一點的樹幹,回去晾曬一陣子,也能直接當柴火。把倒在地上的樹幹,縮小之後扭斷差不多長度,放進另外一個小布袋子裏。
開始走的道路,算是寬闊視野好。轉而越走越窄,眼前就剩下一條上山的小路。
山上的樹枝,比下麵更多。邊走邊縮小邊撿,用有韌勁兒的草,分類簡單捆綁,全部都放到裝柴禾的布袋子裏。上山的一路,撿的柴禾都夠燒一冬天的。
瞧著日頭,到該午飯的時候了。崔嫻把藏在清涼油盒子裏的野炊套餐拿出來,用異能恢複原有大小。崔嫻感歎,這個異能在日常生活中真是太有用了。
找了個相對平坦的地方。山下的景象一覽無餘,人影晃動。
今天有機會,能親手做一頓麵食,正好看看自己更盛奶奶學的怎麼樣。
用石頭擺出來個簡易的爐灶,幹鬆的樹葉子放在底部,上麵鋪了一層細小的樹枝,用火柴點燃。
把燒水壺放在上麵,水壺裏的水倒進去。
等到水燒開,換了煮麵的鍋。先給自己攤了兩個雞蛋,然後把燒開的水放到鍋裏,開始煮麵。
等到麵熟了,放點鹽巴、香油,配上大姑家的煎的焦黃的土雞蛋,簡單的一碗麵讓她食指大動,味道鮮美十足。
還衝了一杯,老京城人的最愛——高沫,主打就是便宜。
每種茶葉渣,在滾開水的衝泡下,散發出來特有的香氣,夾雜在一起就成了很多人的最愛。
吃飽喝足,又開始往上走,繼續撿石頭和柴火。
從日頭在頭頂,到慢慢西移,燥熱讓她也沒有多少體力可消耗,轉而準備下山。
下山,除了比較滿意的大石頭之外,她沒多浪費時間。
約莫三點鐘左右,才回到河灘。
那些敲石頭的人,依舊幹的熱火朝天。爭分奪秒的,想趕在最後一班拉石頭的車走之前,多敲點碎石頭換錢。
崔嫻猜測,敲石頭的基本都是周圍村莊的人,看著他們腳上的鞋子,應該走了好多路。沒有交通工具,起早徒步過來找個好位置。
看穿著,還有些城市的人,多是無業閑散的人員,和放假的學生。
4-5個人組成一個集體,多數時間都是埋頭幹自己的那份活兒。偶爾也有間歇,說上幾句話緩解疲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