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曆史上的紙張發展,在唐朝初年,紙張開始傳入朝鮮和日本。
八世紀傳入了阿拉伯地區。
十世紀到達了開羅,大馬士革。
十三世紀傳入了印度。
十四世紀傳入了意大利。
十六世紀傳入了俄國。
十九世紀傳入了加拿大。
可以說紙張一定會推動科技的大發展。
當然,科技的發展造福人類的同時,自然也會讓敵人變得強大。
秦羽才不會傻,他來到這個世界。
怎能讓國外的人,對自己產生威脅呢?
不傳播不說,還要在合適的時候,跟李世民說,讓他進行技術封鎖,掐外國人的脖子!
這麼看來。
接下來,他需要封鎖的可不僅僅是造紙術。
什麼指南針,火藥,什麼印刷術。
工科,農科,醫科,該封鎖的全都不能手下留情!
為了大唐的國力興盛,未來的後世,必須如此。
至於那些傳統文化中的糟粕的東西。
那就多傳播出去一點。
讓這些糟粕好好腐蝕一下外國兄弟。
紙張造出來了。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改造印刷術。
華夏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也是璀璨的科技光輝。
最早印刷術源於道家。
在隋朝,道家印刷經文,刻製雕版,繁榮了雕版印刷。
但是直到宋朝雕版印刷才發展到鼎盛時期。
不過雕版印刷的缺點也很明顯,費工費料不說。
大批量的雕版還不易於存放,容易損壞。
最痛苦的還要屬於,本來雕刻一整個雕版就很費力。
中途刻錯了一個字,還很難改正。
直到宋朝的仁宗時期,才由一個叫畢昇的人改良了印刷術。
他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大大的促進了印刷史的技術革命。
活字印刷術可以重複利用,反複使用。
終於讓文化的傳播,從屬於少數貴族人的特權發展到平民百姓家中。
但在唐朝時期,這一切都還是零。
紙張稀缺,印刷水平低下。
雖然已經有了科舉製度,可不是很完善,最主要的取士方式還是察舉製!
活字印刷術出現以後。
一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貴族階層對知識,還有仕途晉升的壟斷。
說起科舉製度,秦羽也是很無奈。
通過幾篇文章,怎麼可能找出真正實幹的人才呢?
更多的也就是發掘出一些,隻會之乎者也,空談而不務實的酸文人。
李世民又怎麼可能盡攬天下英才呢?
後來的馬周還有劉仁軌。
那可是哐哐打他臉。
李二當然可稱千古一帝,但他也無法逃離時代的局限性。
早晚要向他推薦塗名製。
他也提前預料到,想要搞印刷術還有造紙術,一定會受到士族階層的抵製。
畢竟塗名製,對他們來說如同刨了祖墳。
等於把他們和寒門子弟,放在了一個起跑線。
他們肯定會強烈反撲的。
但秦羽可不會被嚇到。
一切阻礙曆史發展的東西,都是他秦羽的敵人,他毫無畏懼。
不過要自己製造衛生紙的話,雖然理論知識他有。
缺少材料才是關鍵。
帶著這個難題,秦羽進入了夢鄉。
恍惚間,秦羽感覺自己來到一個不知名的空間,周遭白茫茫一片,隻隱約的看到,前麵有一個古銅木的類似於書架的貨架子。
他迷迷糊糊走過去。
走近一看,貨架子上麵,竟然擺放了幾卷衛生紙。
我去,真是想什麼來什麼,正愁著沒有製造衛生紙的材料呢?
這就來現成的了。
想著秦羽就將衛生紙從貨架上拿了起來,足足五六卷。
緊接著,秦羽向上看去,隻見上麵一層的貨架上,還有一些馬鈴薯、紅薯、玉米等作物種子。
我的天。
這些種子可都是後世才從國外傳入到華夏的。
而且正是這些作物的高產,讓華夏後來迎來了人口大爆發。
要是在唐朝就有了這些作物,那還不提前就讓華夏民族擺脫曆史的輪回?!
解決了饑餓問題,剩下的就是征服星辰和大海了!
貨架擺放的很高,秦羽直接踮起腳尖。
把上麵的馬鈴薯,紅薯,還有玉米的種子都拿下來,抱在懷裏美滋滋的不肯撒手。
天亮了,秦羽醒了過來,起身下床。
下一秒,他驚愕住了。
隻見房間地麵上,擺放著五六卷衛生紙。
還有馬鈴薯,紅薯,玉米種子......
他先確定了自己是不是還在做夢。
然後跑過去把地上的東西都拿起來查看一番。
不是做夢,東西是真實存在的。
也就是說夢中的那個空間也是真實存在的?
那就是老子穿越到這個世界的金手指是嗎?
秦羽差點就跳起來。
這真是太棒了!
紅薯又叫番薯,地瓜,原本是產於南美洲的,明末才傳入華夏,不僅擁有強烈的飽腹感,同時土豆磨成粉,還能做麵條,粉條。
在後世,天朝的人口爆發,可少不了紅薯的功勞。
秦羽從空間裏拿出的這個,貌似是煙薯25,據說能夠達到畝產一萬斤!
古代,一斤等於十六兩,所以才有半斤八兩一說。
換算下來,在唐朝算是六千貳佰五十斤。
而換算成古代所說的石,畝產也有90多石。
這產量,堪稱恐怖。
在唐朝,糧食最多畝產也就4石不到。
主要原因是這時候的耕種技術還不發達,肥料稀少,又沒有有效的農藥,除草除蟲,碰到蝗災,大麵積絕收都是常事。
相信紅薯的到來,一定能夠讓李世民的貞觀年間,就迎來人口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