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第一單生意
金喜蝶和李恩天被村長三令五申不允許上桌,母子二人就隻能在隔壁屋子聞著餃子的香氣咽口水。
心裏已經把陳藝靜和穆念兩個人咒罵了十幾遍。
村長熱情的招呼著李衛國等人。
“諸位快動筷子吧,到了我這可千萬別客氣,就跟回自己家一樣。”
陳藝靜倒是沒打算客氣,用手帕擦了擦他們家筷子,便開始咬了一口餃子,雖然金喜蝶這個人的人品不怎麼樣,但是包餃子手藝倒是不錯。
果然是村長家,還是舍得在特殊場合用油的。
穆念隻是先前跟著陳藝靜吃了幾個餃子,後麵便不再動筷了。
李衛國一直等吃的差不多了,才開口歎息道:“現如今,中國的藥品還不算發達,有錢人家都買那些西藥來吃,我雖不怎麼喜歡,但是人到中年不得已,總是有個頭疼腦熱的病,我這心臟病困擾了我好幾年了,沒想到今天倒是遇到行家了。”
陳藝靜客氣的擺擺手:“不敢當,不過就是一些皮毛罷了。”
先說社會的發展不穩定,再把自己捧到一定的好處,把自己手中的藥和社會牽連在一起,到時候自己就算是不打算將手中的藥賣出去,他們也有理由“道德綁架”自己。
這位鄉副鎮長看著和睦,言行舉止可是不容小覷。
陳藝靜也不等他先開口發問,主動把手中的救心丸倒在手心裏說道:“這一瓶裏麵一共有一百二十個救心丸,一次最多含三個就行,一天最多含兩次,是藥三分毒切勿多吃。”
他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李忠平來了村裏這麼久,難得開口問道:“這麼小的一粒藥,真的有那麼大的功效?”
陳藝靜也不客氣,把藥粒收回瓶子裏麵,義正言辭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西方就能把藥品壓縮成片狀,咱們中國就不能把丸藥縮小不成?”
說話間,穆念的目光停留在了陳藝靜身上,總覺得她和之前不同,變化很大,今日顯得更甚了一些。
李忠平被她懟了一嘴,也不再開口。
李衛國隨口接了一句:“那陳知青打算這一瓶賣多少錢合適?”
陳藝靜心裏開始盤算起來,七零年代最便宜的藥不超過五毛錢,貴的話四五塊錢一盒得都有。
這救心丸就算是在自己那個時代買也不算貴重藥品,自己也不掙那昧良心的錢。
她想了想,一拍手說道:“五毛錢一瓶,多了不要。”
這一瓶裏麵數量不少,瓶子自身也方便攜帶,五毛錢不多不少,也是正常老百姓能承擔得起的錢數。
李衛國點頭說道:“那陳知青先如今手上有多少瓶?”
就算是藥,也得有個饑餓營銷的過程。
陳藝靜深思熟慮半晌,自己要是說的數量太多,也容易惹人懷疑,幹脆說道。
“這藥做起來也費事,我手裏也不過六瓶罷了。”
李衛國聽完有些惋惜的點點頭。
隨後他從懷裏拿出三塊錢遞給陳藝靜,說話語氣比剛才還要友好的說道:“那陳知青能不能把這六瓶都賣給我?鎮子裏的醫院也有幾家,等我回去把這些藥給他們瞧瞧,到時候讓他們和你聯係,以後你做多少,醫院收多少,你看怎麼樣?”
這倒是一個好想法。
陳藝靜知道自己手裏的藥雖然救過他,但到底字麵上來講是自製的,沒有什麼保障,要是可以通過正規渠道販賣出去的話,那就更方便日後做別的藥品生意了。
相信他也是為了確保這個藥的安全性,才想帶回去讓醫院的大夫研究研究,這一點陳藝靜倒是不擔心的。
她爽快的收起錢,直接答應了他們的話,說親自去家中把救心丸給他們取了過來。
實則出了村長家的門,就找一個無人得地方從空間把六瓶救心丸拿了出來,按照路程計算時間,踩點回去。
李衛國收下那六瓶救心丸心滿意足的點了點頭,臨走的時候村長和陳藝靜她們把這三位親自送到村門口,看著他們上了車。
李忠平臨走的時候還不忘看了陳藝靜好幾眼,這個女知青和別的女孩確實有所不同,一顰一笑都散發著不一樣的感覺。
不過陳藝靜倒是也沒注意到他。
有了掙錢的路子是今天最大的收獲,終於不用苦守那點工分活著了。
這也算是自己來到這個時代掙的第一單錢了。
看著自己手中的三塊錢,陳藝靜一下子就有了動力,金錢這種玩意,不管在那個時代都是美好的。
村長看著她一天就掙了整整三塊錢,心裏別提多麼羨慕了。
在村裏,三塊錢可不是小數目了,足夠買兩斤大米,一斤肉了。
正當陳藝靜收了錢打算回去好好休息一下的時候,村長大步擋在了她的麵前,笑的一臉猥瑣。
陳藝靜不自覺的眉心緊鎖,警惕的看著他,要不然穆念在自己身邊,她都要以為這個人是不是要對自己圖謀不軌了。
“陳同誌,真是沒想到你還有這製藥的本事呢?以前真是我有眼不識泰山,小瞧了你。”
村長笑的太過用力,眼角的紋路都能夾死一隻蒼蠅了。
隻是他忽然和自己說這些做什麼?良心發現想討好自己?
陳藝靜不解,也不打算和他逗留,打算繞開他先回家去。
奈何他卻有些不依不饒了起來。
陳藝靜無法,站在原地不耐煩的皺眉問道:“村長,您有事直接說就行了,不必和我拐彎抹角的。”
村長搓了搓手,嘿嘿一笑,情緒有些激動的說道:“陳同誌是個爽快人,那我也就不藏著掖著了,你看啊,現在你在我們村子裏麵也住了有些日子了,你們知青裏麵我唯獨看好你,縣裏派你們來村裏,一來是為了學習,二來是幫著我們農民改善。”
“你今天也說了,你自己一個人製藥費時費力,也做不出多少,要是你把這製藥的法子教給我們,我們到時候幫你一起製藥,你自己也鬆快,還能造福老百姓,陳同誌,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