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在沐景等人介紹自己之前,那小廝將掌廚帶了出去。
顧兮薇暗暗記下,果然這錢掌櫃的主子不是平常人,連一個對外的身份都如此仔細隱晦。江皓楓也察覺到了幾分不尋常,正要找理由準備離開。
沒想到沐景直接說道,“不要緊,我們三個隻是喜歡到處走一走,看一看這天下眾生。你們不必這麼緊張的。”
這話一說,就連洛青山也察覺到不對勁了。疑惑著暗道,難道這三人有什麼不得了的身份?
果然,“我們就直說了,我是當朝舅國公的外孫,這兩位是我的好友,這次約著出來走一走,看一看。這位是我的堂兄,沐離,這是堂弟,木瑾,所以各位實在不好意思。”
沐景心中也是舒了口氣,總算沒有一時衝動把太子他們都身份說出來,否則不知道要出什麼亂子。現在小祖宗想要和他們結交,我堂弟的身份應該也夠用了,若是說出真正的身份,隻怕他們都會緊張,不自在的。
娃娃臉,也就是沐瑾,雖然不滿意沐景用堂弟的身份介紹自己,但是這會也不能在說什麼了,不過能夠和自己喜歡的廚師相處倒也十分滿意,沒有多大計較了。立即就衝到了顧兮薇身邊,央求著她再做幾道菜。
顧兮薇狠不下心拒絕這樣的請求,於是也就去了廚房盡量快地做了幾道小菜。
而這邊沐景沐離已經和江皓楓坐下聊開了。
沐離,也就是那位俊美出塵的男子,和江皓楓交談的過程中,發現此人胸有溝壑,隻是不知為什麼外表並不顯現,甚至有些故意隱藏自己,讓自己和平常的鄉下人表現的一般無二。
“不知江兄弟家在何處啊?”沐景說著喝了一口茶。
“家倒是不遠,就在鎮外十裏的洛家村。”江皓楓不卑不亢地回答,心中疑惑為何要問自己家在哪裏。
沐景也是疑惑,“江兄弟為何卻住在洛家村?”
江皓楓低頭苦澀的笑了一笑,“家父當年仕途中落,後來舉家搬遷過來的。”
“哦?不知江兄弟父親是何人?”沐景繼續問道。
“家父江穆。”江皓楓語氣低沉的回答。
一旁的洛青山沉不住氣,“皓楓已經分家了,以後......”
江皓楓伸手攔住了他,轉頭一笑,“抱歉,我兄弟性格單純,讓各位見笑了。”
錢掌櫃見氣氛凝滯,立刻打圓場,“哎呦,主子您可不知道,一月前我掉下山崖,還是江兄弟救了我呢。”
沐景驚訝,“哦?還有此事?”
江皓楓爽朗一笑,“小事一樁,不值一提,舉手之勞的。”
“這怎麼是小事呢?這可是我老錢的一條命呢。”錢掌櫃自然不會讓江皓楓如此謙虛,再有之前江皓楓夫婦的表現,他心中早就起了結交的心思,現在自然是幫著江皓楓在他的主子麵前表現,希望之後主子能夠幫江兄弟一把,不要讓這大好男二浪費生命在鄉野之間。
江皓楓感動於錢掌櫃的心思自然也不會拂了他的麵子,於是接下來的對話和諧了許多,沐景也沒有再問一些追根究底的問題,聊著聊著,兩人自然發現對方很符合自己的胃口,惺惺相惜之下男人的友情就這麼誕生了。
沐離自然沒有什麼意見,靜靜地坐在一旁,時不時也會插幾句話,一時間雅間的氣氛空前和諧。
而顧兮薇也終於在沐瑾崇拜的眼光和滔滔不絕的問題之中做好了菜,再次上菜,男人們的話題加上佳肴美酒,自然更加熱烈。推杯換盞之間就開始稱兄道弟了。
沐景幾乎每嘗一口就深深的覺得自己之前吃的都隻是為了飽腹,隻有這美味佳肴才是真正滿足了他的口腹之欲,但是一想到之後不能每天吃到,又有了一種隱秘的憂傷,又想到錢掌櫃有先見之明地買下了菜譜,又開心了起來,心情起起伏伏之間,這場酒宴已經到了最後。
“江夫人的手藝的確卓絕,沐景拜服。”沐景回味著剛才的飯菜,隻覺得滿足不已。
而本來就對顧兮薇多有崇拜的沐瑾更是雙眼亮晶晶地盯著她,惹得江皓楓有些警惕地微微斜身擋住了顧兮薇,顧兮薇輕輕一笑,“沐先生過譽了,主要還是菜譜好,再加上酒樓的好食材,這才發揮了出來。”
“江夫人不要謙虛,您的手藝也是非常優秀的”沐景繼續誇道。
顧兮薇的手藝得到了肯定,自然非常開心。上輩子那麼多年的孤獨和苦悶,堅持和怨恨,現在似乎都找到了理由,也讓她有理由放下,尋求更美好的未來。
“那就多謝沐先生了。”顧兮薇不再推辭,自然地道謝。
沐離卻有些好奇,“不知江夫人師從何處?”
“這個也什麼可瞞的,兮薇出嫁前身體不好,一直呆在家中,覺得做菜十分有趣,便跟了一位老嬤嬤學的。出嫁的時候,嬤嬤又擔心兮薇遠嫁吃不好,還特意留下一本菜譜,都是些家常菜,是老人家的一份心意。”
“原來如此。”沐離心中暗暗點頭,對於一個婦人如何會這許多菜式的最後一分疑慮也消散了去。
而沐瑾則是完全折服於顧兮薇的手藝了,“江夫人實在非常有天賦,那些做菜的技巧都熟記於心,做菜也是有條不紊,不慌不忙,非常有美感。”
江皓楓心中說,我自然知道小娘厲害,但是你這小子怎麼老是當著我的麵誇我媳婦,於是直接說,“多謝沐小公子誇獎。”
沐景和沐離自然樂得看沐瑾吃癟,又是一陣歡聲笑語。
“今日與江兄弟實在一見如故,不如就地結拜為異姓兄弟如何?”沐景提議道。
江皓楓作揖,“皓楓自然沒有不願意的隻是沐先生是身份貴重之人,而皓楓卻是平平常常一個農人,隻怕......”
“這有什麼,農人和秀才,在我眼裏都是一樣的。何況我看江兄弟胸有溝壑,日後必定大有所為。”沐景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