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業課上,林汕對枯燥的法條和案例提不起半分興致。
當白發的老教授點名讓他評述一樁疑難案件時,他站起來顧左右而言他。
【今日獎勵二選一:】
【A.人氣光環(在社交場合中,更容易獲得他人好感)】
【B.早起一小時,專注力+50%】
林汕毫不猶豫地選了A。
他沒有直接回答問題,反而用一種瀟灑又懇切的語氣說:“教授,我覺得法律不應該是冷冰冰的條文,它背後是鮮活的人。這個案子聽起來太讓人難過了,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用法律的溫情去彌補傷害。”
一番話偷換了概念,卻引得課堂裏不少同學點頭附和。
老教授皺了皺眉,正要讓他坐下,林汕忽然指向我挑釁的笑:“教授,我的同桌每天起早貪黑泡在圖書館,想必對這個案子有更‘專業’的見解,不如讓他來說說?”
全班的目光瞬間集中在我身上。
老教授看了我一眼,推了推眼鏡:“那這位同學,你來談談你的看法。”
我站起身,那些艱澀的理論和盤根錯節的案例在我腦中早已條理清晰。
我沉穩地開口:“我認為評述此案,應首先厘清被告行為的法律構成要件,特別是主觀上是否存在過失或間接故意。其次,要分析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鏈是否完整且唯一......”
我話音剛落,老教授就露出了久違的讚許神色,重重地點了點頭:“很好!思路清晰,邏輯嚴謹,這才是學法之人該有的態度。”
說罷,他揮手讓林汕坐下。
林汕不情不願地坐下,經過我身邊時,他壓低聲音嘲諷道:“讀死書有什麼用,還不是個沒朋友的書呆子。”
我沒看他,隻是淡淡地回了一句:“法律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不是用來表演的。”
話畢我麵前的光屏上,隻剩下一個選項。
【B.早起一小時,專注力+50%】
那之後,我從每天六點到圖書館變成了五點到圖書館。
臨近畢業,法學院與市律師協會聯合舉辦了一場高端法律沙龍。
這不僅是學術交流的盛會,更是許多人眼中結識權貴的絕佳平台。
林汕為此準備了一周。
【特殊場景獎勵二選一:】
【A.頂級精英氣質卡(獲得無可挑剔的儀態與談吐舉止)】
【B.法律實務案例庫(解鎖海量真實卷宗與判例)】
林汕選了A。
當他走進會場時,優雅的舉止和自信的笑容,確實吸引了許多目光,其中就包括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律師。
沙龍的自由討論環節,主持人拋出了一個近期備受爭議的熱點刑事案件。
林汕在那位女律師鼓勵的目光下,第一個拿起了話筒。
他儀態萬方,聲音磁性,引經據典,聽起來頭頭是道。
然而,一位頭發花白的老教授忽然打斷了他:“這位同學,你剛才提到被告不具備主觀惡性,那麼請問,根據現有證據鏈,你是如何排除其間接故意的可能性的?”
林汕臉上的笑容僵住了。
他所說的不過是些從網上看來的皮毛,被這樣一問,瞬間啞口無言。
那位漂亮的女律師不動聲色地移開了半步,與他拉開了距離。
全場的寂靜,讓他的處境愈發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