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堂堂一國之主,居然舍不得一個小小的狀元,真是小氣。”
姬紫月佯裝生氣的撇了撇嘴。
皇帝無奈笑道:“天下之事,絕非朕一人裁斷,你一個女兒家,怎知其中門道?罷了罷了,狀元雖不可許,不過榜眼、探花,倒是由你任選其一。”
“這還差不多。”
姬紫月心想,有個榜眼探花也足夠了。
她的目光落到禦階之下的沈楓,情不自禁露出一絲謔笑。
也不知天下能有幾人和他一樣,撞了如此大運?
傻人有傻福,古人誠不我欺。
此時,沈楓隱約聽到禦階上的皇帝似乎在和一個女子嘰嘰喳喳說著什麼,不過他可不敢抬頭直視。
萬一落個冒犯君威的罪名,那可虧大了。
“邊關糧食短缺,從前線送來的奏章一日不斷,擾得朕心煩意亂,月兒,你可有良策?”
皇帝察覺到姬紫月的目光,忽然問道。
姬紫月抿了抿唇,沉思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乃立軍之本,軍中糧罄,人心不齊,戰力自然弱了。”
“而國庫糧食充足,奈何京中距離邊關遙遠,途中運輸多有不便,以此觀之,無非多修官道,打通水路,以漕運之力運送軍糧北上。”
皇帝點了點頭,讚道:“朕也有此意,自帝京開鑿運河一路北上,直通邊關。”
姬紫月道:“隻是開鑿運河工事重大,且不談勞民傷財,便是時間所耗,少說也得十餘年,難解燃眉之急。”
皇帝笑了笑,目光掃過太和殿內的二百多名貢士,道:“既然如此,便看看今科貢士中,有誰能獻出良策。”
姬紫月暗想,今科殿試難度堪比登天,不求沈楓那小子有多出彩,隻希望不要出醜,貽笑大方!
否則,她真不知如何開口向父皇索要個榜眼探花......
殿試之久,足有一個時辰。
待鐘罄聲響起,禮部官員高喊一聲,所有貢士立馬起身,以此走出殿外。
禮部右侍郎親自收攏會試前十名的考卷,呈交皇帝麵前。
身為天子,自然不必親自檢閱兩百多份試卷,他隻看會試前十人即可,從中點出一甲前三名,剩餘的全部交給禮部官員。
姬紫月則靜靜站在一旁,和父皇一起點檢試卷。
沒想到第一張試卷,便讓父女二人眼前一喜。
這名考生認為,邊關糧食告急,未必要從京城運輸,可以從草原那邊搶過來啊!
隨後便開始論證,大周軍隊和草原部落正麵對抗不可取,應該開啟以戰養戰的思路,以小股騷擾作戰為主,掃蕩草原上離散的小型部落,搶奪他們的糧草補給自身。
如果遇到大規模草原騎兵,就可以火速撤退,等他們前腳剛離開,我軍後腳又前去騷擾,令敵方疲於應對,我方越來越強。
如果此時沈楓看到了這份試卷,一定會大吃一驚,這不就是遊擊戰的思路麼?
必會直呼,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覷啊!
但皇帝見狀卻搖頭失笑道:“此策雖是異想天開,但確有幾分可取之處,不過我軍向來強於守城,讓他們主動挑釁草原部落,恐怕收效甚微。”
姬紫月也點了點頭:“父皇言之有理,更何況草原人逐水草而居,唯有春夏之交方才四處離散,一到秋冬時節,他們便會聚攏而居,很難逐個擊破。”
第二份試卷,同樣令父女二人來了興致。
隻能說考中會試前十的人,無一人是等閑之輩。
這名考生認為,解決邊關糧草問題,應該因地製宜。
草原人雖然勇武好鬥,但打仗不是說打就可以打的,畢竟誰也不能保證每次作戰都能成功。
春天夏天的時候,草原人也忙著放牧逐草,隻有到了秋天冬天糧食短缺的時候,他們才會南下打秋風。
那麼我軍為何不在春夏時節,重開邊市,和草原人貿易呢?
草原人喜歡我們的瓷器,綢緞,茶葉,為什麼不可以拿這些東西和他們交換糧食呢?
有人會說,草原人沒那麼傻,他們怎麼會拿糧食和敵軍交換,以此壯大敵方的勢力?
但真實情況是,用來作為交易的糧食,從來都是下等牧民家裏的糧食,至於那些上層老爺的糧食,他們一厘一毫都不會動!
草原貴族們喜歡中原的珠寶,瓷器,綢緞,為了交換這些,他們必然會犧牲底層牧民的利益。
這才是現實。
皇帝看完這篇試卷後,頓時陷入了沉思。
這位考生的提出的邊市政策固然有不可取之處,但他批評諷刺了現實。
表麵上是在譏諷草原上的貴族,實際上,刀子同樣對準了大周國的貴族老爺們 !
為什麼北方草原年年冬天南下打秋風?
為什麼邊關戰爭大周輸多贏少?
誰知道貴族老爺們有沒有把手伸進軍隊裏?
就連一向自視甚高的姬紫月也忍不住讚歎道:“此子言辭鏗鏘有力,才學匪淺,乃不可多得之良材,恭喜父皇。”
很快,皇帝一口氣看完了剩下的七張試卷,個中高低評判,心中已然有數。
甚至連今科狀元是誰,他都已經選好。
隻剩下最後一份試卷了。
“父皇,要不這份考卷,還是交給兒臣來判吧?”
沒錯,這份試卷正是沈楓的!
姬紫月唯恐沈楓丟人丟到家,所以打算提前掐死。
沒想到皇帝淡淡道:“朕行事一向有始有終,科舉乃國之大事,朕豈能中途而廢?”
話說道這個份上,姬紫月隻能轉過頭去,閉上眼睛,不去看沈楓那份試卷。
皇帝捧起試卷,端詳良久,忽而眉頭緊皺。
而姬紫月等了很久,居然沒有聽到父皇憤怒的咆哮!
於是她睜開眼睛,好奇看了看試卷上的內容,但見一行醒目大字映入眼簾——
朝廷隻需一紙政令,便可一石四鳥!
一可解糧食危機,二可開邊疆荒土,三可收流民聚攏,四可肅鹽場弊端!
姬紫月心中直呼,好大的口氣!
一個小小的舉人,不過僥幸考中了鄉試,莫非真以為自己是會試第一?
若非本宮相助,他今日豈能進這太和殿,有幸成為天子門生?
恐怕早就落榜,回鄉下當個窮酸學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