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平徹底出不了營帳。
一來身體實在虛弱。
二來,沒臉見人。
“都是瑤兒的錯,若不是瑤兒一時不查,也不會被那賊人偷襲得手,露出真麵目。”孟瑤眼眶紅紅的,看起來很是愧疚。
孟良平磨了磨後槽牙。
在營帳內侍奉的軍士,正偷偷看他。
他以手撫額,深吸兩口氣:“這事也不能怪你,戰事瞬息萬變,隻要你無事,祖父便謝天謝地了。”
他雖然嘴上這麼說,心裏卻憤恨不已。
以一敵十,全殲敵軍!
夜襲魏營,盡滅糧草!
這潑天的功勞,潑天的功勞啊!
怎麼就從手裏溜走了呢?
若孟瑤沒有暴露身份,他憑借今日之功,怎麼也能連升兩級,得一個正二品大將軍銜。
結果,全壞在孟瑤手裏。
這大丫頭,平時看著就火急火燎,一點也不穩重!
如今看來,果然成不了大事。
他實在不想看她:“你前日一戰實在辛苦,這兩日又連著守在祖父這,身子怕是吃不消的,還是回帳休息吧。”
“瑤兒不累。”
“祖父知道你孝順,但祖父更心疼你。聽話,快回去歇著,這裏讓劉闖他們守著便好。”
“劉副將今日不在營中。”孟瑤“突然”想起來,“一大早他便將那三千俘虜送去了滎陽城的戰俘營。”
果然,孟良平差點跳起來。
“什麼?怎麼能把俘虜送去那裏?”若讓駐守滎陽城的吳將軍知道,他還怎麼掩蓋孟瑤的功勞?
孟瑤心裏冷笑,麵上卻一臉無辜。
“俘虜轉送戰俘營不是祖父您定下的規矩嗎?”她多聽話呀,“再說了,那些人一日要吃掉四車米糧,咱們常山大營哪裏養得起。”
孟良平:“......”
“而且,萬一魏軍起意,前來搶奪俘虜,咱們常山大營豈不危險?”
好了,別說了......!!
她越是有理,孟良平的心越疼。
這潑天的功勞,潑天的功勞啊。
孟瑤出了中軍大帳,青鸞連忙迎上前:“小姐累了吧。”
“演的累。”孟瑤輕笑。
“小姐如今頑皮的很。”青鸞笑著,為孟瑤係上披風,“這幾日風大,小姐當心咳疾和喘症。”
整個孟家,隻有青鸞關心她的身子。
而前世,青鸞被孟家人打死時,她卻像個廢物一樣,被捆在榻上動彈不得。
隻能對著青鸞的屍身淚流滿麵。
“青鸞,想回京嗎?”她突然問道。
“當然!”青鸞眼睛一亮。
但很快又黯下:“可小姐還有兩年才能回去......”
五年前,老夫人突發疾病,府醫束手無策。
最後請來了靈妙庵的住持,說大小姐煞氣重,刑克老夫人,需要遠遠的避開,要等到十七歲方能化解。
於是,十歲的大小姐,隻得跟老太爺來到邊境。
如今,時限未到,隻怕孟家人不會同意小姐回京。
孟瑤笑笑:“放心,咱們很快便能回去。”
“真的?”
“我何時騙過你?最多半個月,老太爺會親自派人送我們回去。”
......
十四天後。
宮中來了人。
孟良平一下子精神了!
前些日子,家中來信:一切俱已安排妥當。
皇長子入京,孟懷一親自去城門迎接。
太監江與收下孟家好處,便讓孟懷一上了皇長子車駕。
孟懷一以問安和致歉為名,反複提及孟柔:孟柔是去邊境探望祖父時救回殿下的,柔兒年幼行事莽撞,還請殿下勿怪柔兒......
皇長子看著似懂非懂,聽他說完後,口中念念有詞:孟柔,好的,是好人。
皇長子入宮後,孟家又私下送給江與一套玉石古玩。
江與表示,自己在常山大營的確見過一女子,聽副將喚她小姐。
至於是孟家哪位小姐,副將未說,他也不想問。
如此,諸事已成!
隻待宮中封賞!
雖不知封賞詔書何時下達,但孟府上下俱已做好謝恩的準備。
請老太爺這邊也早做打算,切勿讓孟瑤知道真相。
從接到家書那日起,孟良平便不再讓孟瑤進入中軍大帳,並讓人攔截一切京中傳書。
好在,那丫頭很是聽話。
這些日子隻顧著巡營,絲毫不曾起疑,昨日甚至還叮囑膳房給他送點心來。
今日,宮中來了使者。
定然是為了封賞。
但是為何京中未送消息過來?
算了!不管了,先領賞要緊!
“快!伺候本將更衣。”
......
孟良平在中軍等了足足半個時辰。
宮中的人,始終沒有出現。
不應該啊......他的常山營這麼大嗎?從營門走到中軍大帳需要這麼久嗎?
“主將!”副將劉闖興衝衝的跑了進來,“大喜!大喜啊!”
孟良平“噌”一下站起身:“你......你都知道了?”
劉闖興奮得滿臉通紅:“當然,整個常山營都知道咱們大小姐被封為常寧郡主了!”
孟良平呆住了:
孟瑤被封為郡主?還得了封號?
“陛下還追封大小姐生母宋夫人為誥命夫人!”
宋氏?孟瑤那早死的娘?
“陛下還賜了大小姐百人衛隊!”
竟然......竟然準許孟瑤養私兵?
“陛下還說大小姐今後可以隨時入宮!”
這潑天的富貴啊!
“那本將呢?陛下可曾提到本將?”孟良平滿臉希翼。
“有!當然有!”劉闖大聲道,“陛下說,能有大小姐這樣大敗十倍魏軍的孫女,主將您......有福氣!”
......
孟瑤剛接完旨,就聽說孟良平在帳中暈倒了。
她心中冷笑。
嘴上卻說:“想必祖父是歡喜極了。”
傳旨太監未置可否。
孟良平讓孟瑤出戰迎敵,若非當時出了意外,這大敗敵軍的功勞便全落到他頭上。
至於救下皇長子一事,孟家呈上的奏貼隻寫明是孟家女,還提到孟柔前些日子去了常山大營探望祖父。
雖未直說是誰救了人,但這話裏話外誰不以為是孟柔?
若不是皇長子念經一般的“我的恩人是孟瑤,孟瑤是我的恩人”。
隻怕這潑天的賞賜又落到了旁人身上。
流水的封賞越過中軍大帳,直接送到孟瑤這,足以說明皇帝的態度——隻認孟瑤之功,不認孟家人。
隻是,不知道那孟老將軍和孟家人能不能看明白。
孟瑤看了眼賞賜:“祖父身子一向不好,這百年人參可否轉贈給他補身?”
“郡主仁孝。”太監嘴上說著,心裏卻歎息這姑娘憨得很。
舉世之功差點被搶走,不僅沒看出來,還要把矜貴的賞賜送人!
但到底,這是別人家事,與他無關:“這人參既是陛下賞賜給郡主的,郡主便可自行處置。”
孟瑤招手喚來青鸞。
將人參交到她手中,又耳語幾句。
青鸞先是一怔,直到走出營帳才緩過來。
小姐方才分明說的是:
“把這人參給收好了。”
“老太爺那,讓人煮點蘿卜水送去,讓他通通氣。”
既然由她處置,那她這會兒又不想給了。
要回京了,這裏的戲,她不想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