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寧六歲那年,八歲的陸澤穿著一身昂貴的西裝如天神般出現在她的麵前,穿過重重孩子,堅定的走到顧寧的身邊。
牽起她的手,溫柔的跟她說:‘你可以跟我回家嗎?’
一身灰撲撲穿著廉價衣服的顧寧麵對眼前如童話書裏漂亮,穿著漂亮衣服的男孩,重重的點頭。
六歲的顧寧被陸澤牽著手帶進了陸家,當時小小的顧寧以為陸澤是自己童話書中拯救自己的王子。
從那一天開始,暗戀的種子就深深埋在了幼小的顧寧心中
也是從那一天開始,她為了配得上陸澤,刻苦學習,終於不負努力考上了京大醫學係。
那一年,陸家父母車禍身亡,陸老爺子出山接手了風雨搖墜的陸家。
她也在老爺子的懇求下轉學了金融係,在陸老爺子親手悉心教導下幾年,她終於能獨當一麵,幫陸澤一起撐起陸家。
她以為自己經過自己十幾年的努力,終於能站在跟他比肩的位置,暗暗激動欣喜。
卻得知陸澤已經有了喜歡的人,得知這個消息的顧寧雖然失望,但還是選擇放下自己心底不該有的喜歡。
直到她跟陸澤一次意外在酒店睡到了一起,並且被人大肆宣傳。
為了挽救本就風雨搖墜的陸家,因為緋聞風波更加的風雨搖墜,由陸老爺子拍板兩人低調的完婚。
婚姻存續的這幾年,顧寧本以為兩人的夫妻關係會是她的希望。
每天對男人體貼入微,為男人洗手作羹湯,照顧他的衣食住行,卻始終沒有打動陸澤分毫。
婚姻存續期間陸澤從來沒有碰過他,她也終於知道陸澤一直跟顧婉都在暗地裏來往。
直到陸老爺子死亡,兩人越發肆無忌憚,直接從地下轉到了地上。
在陸氏集團徹底穩定後,顧寧想到了陸澤會有卸磨殺驢的這天。
隻是,她沒想到這個男人為了顧婉會對自己下手那麼狠,她還天真的以為兩人十幾年的相處,多少會在陸澤心底有一絲絲的感情。
拿起一旁的手機,上麵是助理發來的短信。
“寧姐,陸總跟外界說您們幾年前就離婚了,這才導致顧婉的粉絲來您家攻擊您。”
“寧姐,你們真離婚了嗎?”
顧寧眼神落在桌子上男人留下的離婚協議,蒼白的臉上勾起一抹自嘲的笑容。
陸澤為了蘇婉上位,真是恨不得逼死自己。
既然這樣,那她成全他。
顧寧拿起桌子上的鋼筆,握著鋼筆的手緊到發白,落在離婚協議上的手顫抖,克製著顫抖的手,一筆一劃堅定的寫下顧寧二字。
隨後,起身拖著疼痛的身體收拾著自己在這個家裏為數不多的衣服。
站在莊園外,顧寧深深望著眼前承載了她痛苦和歡樂的家。
這本來就不屬於她的家,也該物歸原主了。
“爺爺,再見了。”轉身,拖著行李箱,頭也不回的離開。
次日,顧寧打了一份離職報告給人事。
人事收到離職報告的第一時間就匆匆把事情層層上報到了陸澤麵前。
陸澤看著眼前顧寧的離職報告,心底冷笑。
她真以為陸氏集團離開她顧寧就不能轉了,沒有陸氏她顧寧還是在孤兒院吃不起飯的孤兒。
陸澤一秒沒有停留的簽上名字,準了。
順手把離職報告丟在秘書麵前:“通知下去從今天開始,顧寧將不再是陸氏集團的副總裁。”
秘書低眉順眼的撿起地上的離職報告,退出了總裁辦公室。
====
顧寧拎著行李箱站在別墅外,伸手摁響了門鈴。
大門從裏麵被打開,女人保養良好的臉上在看見顧寧的刹那,有一瞬間的驚訝。
“媽。”顧寧張嘴有些生疏的喊出這個稱呼。
女人低頭看了眼顧寧一旁的行李箱:“你這是被陸家趕出家門了?”
直白的話語讓顧寧臉色白了白,微微點頭。
女人臉上瞬間漏出開心的笑容,轉身就對著別墅裏的人喊著:“婉婉,你姐終於肯簽離婚協議,你可以光明正大跟陸澤在一起了。”
女人開心的說著,反手關上了大門。
望著眼前緊閉的大門,顧寧拉著行李箱的手泛白。
在她20歲那年,她才被顧家找到,說她是顧家走丟的真千金,當她開心自己終於也有家人,被顧家領進家門的那天,她看見顧家已經有了個替代自己的人。
顧婉是顧家從孤兒院領養來替代自己的孤兒,她替代自己在顧家享福。而顧家早就對她養出了感情,自己的到來是那麼的格格不入。
在她跟陸澤意外睡到一起後,顧家更是對她厭煩到了極點。
因為那時候顧婉跟別人有了孩子男人卻拋棄顧婉跑了,顧婉想讓陸澤當背鍋俠,那場意外更是顧家精心策劃的
隻為了讓兩人生米煮成熟飯,好把這個孩子算在陸澤身上。
隻是,顧家沒想到,這場意外讓她機緣巧合跟陸澤睡到了一起,還被宣揚了出來。
更是由陸老爺子拍板,讓兩人結婚。
從始至終,她都是整件事的犧牲品,沒有人問她願不願意。
但陸澤,卻因此怨恨上了她。
大門再次被打開,女人再次笑臉在此出現在顧寧眼前。
“顧寧,我警告你,你已經破壞了你妹妹一次幸福了,你這次趕緊滾遠點,別再破壞你妹妹的幸福。”
顧寧本以為自己被傷到麻木的心,還是泛起密密麻麻的疼痛。
喉嚨一陣酸澀,眼眸泛紅。
還沒等顧寧張嘴出聲,女人不耐煩的甩出幾張百元鈔票丟在地上。
“婉婉跟你不一樣,她從小在顧家身嬌肉貴吃不了苦。不跟你一樣從小在孤兒院長大,吃苦習慣了。
“也別說我顧家對你這個親生女兒不關心,你拿著這點錢去買點好吃的,以後也別來顧家。”
砰的一聲,大門再次緊緊關上。
顧寧仿佛聽見了心臟處破碎聲,生生止住想往前走的腳步。
眼尾泛紅,細不可聞的聲音帶著顫抖:“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