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大全
打開小說大全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大河守望大河守望
關源嶺

第16章

邙山在黃河的南岸和黃河是鄰居,屬於崤山的一支山脈。雖然山頭不高但渾厚蒼茫,石少土厚樹木繁茂鬱鬱蔥蔥,野生動物和各種鳥類自古很多。據地方誌記載,個頭兒最大最凶猛的金錢豹和米黃黑花兒的旱蟒就產自邙山裏邊,尾巴最豔麗最長的野雞也產自邙山。中國傳統戲劇演員帽冠上裝飾的柔軟飄灑的野雞翎,采用的大多是邙山生長的野雞身上的。

邙山的鳥獸動物得益於邙山草木的繁茂,又緊鄰黃河動物們的飲水不成問題。邙山的珍禽異獸、奇花異草並沒使邙山聲名遠播,滑稽的是邙山的陰曹地府、鬼魂世界使邙山出了大名兒,聲名遠播四方江湖。

邙山深處埋葬了不少朝代的皇帝和皇親國戚達官顯貴,已至千百年來吸引了不少江湖上四麵八方的盜墓賊,盜墓者對邙山的古墓向來都是垂涎三尺。說邙山是一個埋葬死人的風水寶地和盜墓賊的發財夢園,一點兒也不為過。據當地民間傳說,在清朝末年一夥兒盜墓賊正在盜挖邙山裏的一個古代大墓,忽然從大墓的地宮裏竄出一條大蟒,吞吃了一個盜墓賊嚇跑了一群盜墓賊。雖然民間傳說難得弄清真假,但邙山從古到今一直有盜墓賊的身影。鋌而走險的盜墓賊信奉“人不得外財不富,馬不吃夜草不肥”的理念,就掘墳挖墓發起了死人的“外財”。可想而知,一定有一些盜墓賊因此發了不小的外財。可人們直到如今也難得知曉發財暴富的盜墓賊姓啥名誰,也難得知道發財暴富的盜墓賊的後代是何人,隻聽傳說某某朝代某某人的陵墓被盜了,隻聽傳說某某的陵墓裏被盜走了許多金銀財寶,但誰也不知道被盜的金銀財寶到哪裏去了。不過,要是人們大膽而合理地猜想一番,可能會得出這樣並非荒謬的結論:也許世界上有些帶有中國血統的大富豪、大資本家,甚至莫名其妙的大慈善家、玩弄基金的幕後操控人,說不定他們的先輩就是深藏不露的盜墓賊。為何?因為這些金錢像天文數字一樣的富豪,他們的財富的來源神秘莫測、很少公開,如若財富來源光明正大,何必遮遮掩掩不敢公開?

由於九朝古都的洛陽緊靠北邙(邙山在洛陽的北邊),九個朝代的皇帝以及皇親國戚王公貴族,雖然權傾天下錦衣玉食,但再大的權力再美妙的生活總有死的那一天。死了埋葬在啥地方,就得尋找一個風水寶地,以便還能在地下宮殿享受地上宮殿那樣的豪華生活。於是這些貪得無厭的統治者就看上了北邙,認為北邙土厚無石、土質堅硬、地下幹燥,最適合保存屍骨和陪葬的金銀玉器,更重要的是北邙靠近黃河,黃河是一條華夏龍脈,自然北邙就沾上了龍氣兒,且北邙的老百姓憨厚老實、向來恐懼朝廷害怕官兒,雖然帝王國親官官兒們死了,但皇位官銜職務並未撤銷,北邙的老百姓必然如同敬畏活著的他們一樣,絕無掘土盜墓之憂,所以北邙就成了埋葬這些顯赫人物的墓地。不過這些看似高明的帝王將相、高官權貴,可能沒有想到外地的膽大之人是不敬畏他們的,特別是吃盜墓這碗飯的專業盜墓者,把盜挖北邙的古墓當做了一項樂此不疲發家致富的門道。

當地有幾句流傳下來的民謠:

活著宮殿在洛陽,死了宮殿在北邙;

江湖盜賊好大膽,長杆鐵鏟探寶藏。

有意思的是,盜墓賊發明的長杆兒洛陽鏟竟成了考古專家探墓、考古不可替代的獨特得勁兒工具。

甚至直到如今還有人傳播著誤入歧途犯法的話:“要想富,去盜墓。”

先賢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無論如何說盜挖死人的墓、發死人的財,總是不符合天道和人道的。

邙山這支黃土山脈,伸展到黃河中遊與下遊分界的地方就陡然停止了,在黃河岸邊留下一個昂起的山頭兒,就像一條巨蟒昂首僵死在那裏。山頭下邊就是中國唯一的南北大動脈,清朝末期貸款修建的京漢鐵路(民國時叫平漢鐵路)的黃河大橋。黃河流過邙山頭兒,一路向東北方向、向著渤海一瀉千裏坦坦蕩蕩,再無山脈阻擋了。

平時天氣晴朗無風無霧的時候,在古寨葫蘆莊的寨牆上能夠隱隱約約看到邙山頭兒的輪廓,甚至邙山裏升起的嫋嫋炊煙也幾乎能夠看得到。

站在寨牆上的村民向邙山頭兒猶猶豫豫遙望了片刻,忽然邙山那邊忽閃了幾下電光,接著沉悶的雷聲傳來。但古寨這邊仍然天氣晴朗豔陽高照,天上連一片兒雲彩都沒有。

這時村民們七嘴八舌興奮地吵叫起來:

“看來邙山那邊在下暴雨啦!”

“下暴雨邙山就會發山洪,又要像往年一樣衝下一些樹木。”

“咱們趕快到黃河邊兒撈河財去吧!不撈白不撈。”

“去河邊兒碰碰運氣......說不定會撈棵大樹木,做蓋房的大梁。”

但村民誰也不會吵叫邙山的山洪會衝來金銀財寶。隻有邙山的古墓裏有金銀財寶,可古墓都在邙山深處,邙山深處是不會暴發山洪的。古代帝王及顯赫人物修建陵墓是經過頂級風水先生和專業人士勘探過的,對陵墓不利的各種因素一定是考慮很周到的,即便是暴雨形成的山洪也難得衝開堅固的陵墓,唯一能打開陵墓的是盜墓賊。這並非修建陵墓者考慮不周或失誤,是因為自然的定律在這擺著:有盾就會有矛。

村民憑著多年的老經驗,感到黃河上遊邙山那邊下起了暴雨,暴雨常常會在邙山形成山洪,由於邙山下邊就是黃河,山洪會把邙山上的樹木衝到黃河裏。衝到黃河裏的樹木,要不了很長時間就會順水漂到古寨南邊的黃河裏。古寨的村民幾乎每年夏天都要在黃河裏撈一兩回樹木,村民習慣地稱為“撈河財”。

“撈河財”對於古寨的村民來說,就像趕集趕會一樣,撈著撈不著東西看看熱鬧也不賴。

這下村民們閑不著了,都紛紛爭相跑下寨牆,到家裏拿上打撈樹木的工具和捆綁樹木的繩索,有的對打撈樹木有經驗充滿信心的村民,甚至趕起了牛車,準備把撈到的東西運回家來。有的村民懷裏還揣著蒸饃烙餅什麼的,以備撈河財時間長了餓肚子好有吃的。

村民們都不會忘記帶上鳧水的大葫蘆,沒有大葫蘆再膽大的人兒、再會鳧水的人兒,也不敢下黃河撈東西。村民們都想到河邊兒碰碰運氣,說不定會撈些蓋房的木料。也有不帶葫蘆的村民,不帶葫蘆的村民都是沒有鳧水技能,沒打算下河撈東西,純粹是來河邊兒湊湊熱鬧,或幫幫熟人拉扯拉扯東西。

人們生活在這平原地帶,沒有山林木材奇缺,村民建房蓋屋都離不開木材,木材對村民來說和糧食一樣重要。所以他們才冒著被河浪卷走的危險,來尋求漂來的收獲。如果運氣好些,撈到一棵大樹木,比一季辛辛苦苦伺候一畝田地還有價值。

邙山那邊果真下起了暴雨,一場暴雨過後,黃河像往年這個時候一樣瘋狂了起來,浪濤更加凶猛,河水更加渾濁。黃河“嘩嘩嘩”響亮的流水聲音,此時變成了“呼呼呼”像老牛拉車累了沉悶的喘息聲。黃河裏的黃色浪濤,攜帶著濃重的泥沙,像犁耙翻耕過的一溝溝黃土地,一溝兒填平一溝兒又起。男性村民們像往年這個時候一樣,都紛紛來到黃河邊兒,麵向滾滾的黃河,期望黃河送給他們一些漂來的財富。

© 小說大全, ALL RIGHT RESERVED

DIANZHONG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