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
對於肖螢來說,這場聚會實在是過於奇幻了。
她在這裏碰見了兩個完全沒想到會碰見的人。
先說蔣夜。蔣夜也是永安人?這真是太讓她意外了。她因為在北京上大學和工作,確實五年沒有參加過這種活動了,但是在此之前,她是參加過這種聚會的,如果蔣夜一家也是永安出來的三峽移民,為什麼肖螢之前聚會上從來沒有碰見過他們?
肖螢直接把這個疑問問出了口。
胡桂蘭笑道:“我們家是這兩年才參加活動的,之前從來沒有參加過。”
原來是這樣。
肖螢又看向陳悉知。
正如舅舅之前在街上偶遇陳悉知後回來說的,他變化實在太大了。
要不是陳悉知主動自我介紹,肖螢覺得,即便陳悉知站在她的麵前,她也是認不出來的。
除了五官變化身高變化之類成長的正常變化之外,陳悉知最大的變化是氣質,雖然都是戴著眼鏡,但是小時候戴著眼鏡顯得內向,雖然看著很好學生但是有點些微的呆氣,加上穿著樸素,所以整體看起來就是一個寒門學霸的模樣。而現在,戴著金絲框眼鏡,呆氣是一點都沒有了,隻有一種睿智的感覺,穿的衣服看起來品質上佳,增加了一種風度翩翩的斯文氣質。
過了一小會兒,肖螢起伏的情緒平靜下來,她沒有和陳悉知握手,她隻是微笑著客套:“好久不見啦。”
陳悉知收回手,笑道:“是好久不見了,得有十來年了吧。”
肖螢:“有十來年了。”
陳悉知:“那會兒你才小學五年級,才這麼高。”他在自己胸口位置比劃了一下。
又看看肖螢,“現在都這麼高了。”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肖螢身高140厘米,現在165厘米。
畢竟是聚會,大家吵吵嚷嚷的,很快又有人找陳悉知說話,也有人找肖螢說話,兩人的對話就這麼結束了。
聚會結束的時候,有人非常熱情地要送陳悉知回酒店,所以兩人也沒有機會再說話。
不過聚會結束的時候,肖螢和蔣夜、向紅、胡桂蘭站在路邊說了一會兒話。
胡桂蘭跟肖螢簡單說了說他們家的情況。當年,永安古城的居民外遷的時候,一部分人是通過投親靠友自行安置的,因為蔣夜的外公外婆是山城的人,所以他們家就直接來到了山城。
相較於遷徙去了很遠地方的老鄉,他們家遷徙的距離比較近,生活方式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胡桂蘭:“一轉眼,我們家來到山城都十年了。”
向紅:“是啊,時間過得可真快。”
不知道為什麼,肖螢感覺,在說起這話的時候,胡桂蘭和向紅的臉上都流露出了一種黯然的表情,但是這種表情沒有停留太久。
肖螢:“來到山城,就開了麵館嗎?”
胡桂蘭:“不是,之前開過雜貨店,批發各種小商品在店裏賣,後來又做過調料批發生意,主要賣辣椒花椒,一些開麵館的人喜歡來我們店裏買調料,熟了以後就跟我們說了些開麵館的事情,我們覺得開麵館收益好些,就開始交學費跟人學做麵條,後來就開麵館了。”
肖螢:“真是挺不容易的。”
胡桂蘭:“是啊,可不容易了,做事情哪有容易的,尤其是從零開始的時候。不過你們遷去外地,從零開始的時候,肯定更是不容易。”
肖螢笑了笑,“現在你們苦盡甘來,我看麵館生意那麼好。”
胡桂蘭笑道:“你要想吃,隻要蔣夜在店裏,我隨時讓他給你送。”
肖螢不是傻子,在倉庫那一片待了一陣子之後,自然就意識到,蔣夜哪裏會給人送外賣,那兩天給她送,純屬是專門給她送的。
肖螢覺得,可能是胡桂蘭從她手裏買了又便宜又好的消毒碗櫃之後,對她懷有善意,所以勒令蔣夜給她送麵條。蔣夜呢,屬於是無法反抗奶奶的命令,被迫同意這麼幹。
肖螢意識到這個問題後,當然是不會再麻煩他們送了,要吃就走過去吃。
寒暄了一會兒,大家便各自回去,肖螢手裏還剩一些海報,就在這一片轉了轉,找到合適位置,便將海報貼完了。
肖成功和肖美雲各自還有事,肖螢便不等他們了,自己回去。
路過一家餐廳,看見供著關公,紅彤彤的很是顯眼。肖螢一直不知道,為何餐廳都喜歡供關公,倒也好奇問過別人,據說是因為飯店用刀,而關二爺是用刀的祖師爺,所以可以庇佑和招財。
想著想著,肖螢就想起關公的結拜兄弟張飛。
在老家那一帶,有個縣城名叫雲陽,雲陽有一座很有名的張飛廟,在肖螢很小的時候,外婆便常常給她講關於張飛廟的傳說。
據說是三國時期,張飛駐守閬中,被歹人所害,身首異處。那歹人得逞後,非常驚慌失措,便把頭抱出門外,拋到了嘉陵江之中(另一說是歹人拿著首級準備去投奔東吳,路過雲陽,首級意外落入江中)。
張飛的頭順著江水東流,從閬中一路漂流到了雲陽。
在雲陽南岸的山坡上,住著一個老漁翁,一天,他背著漁網,來到銅鑼渡口的銅錢包,撒網捕魚,可是一無所獲。
這時候,老漁翁又累又餓,就去江邊岩洞休息,沒多會兒就眯過去了,半夢半醒之間,聽見有人對他說:“老兄,明天天亮之時,你一定要到銅錢包來撒網,張王爺要來雲陽,你網到一個人頭之後,千萬不要扔了,要好生安葬在這飛鳳山的瀑布旁邊。”
老漁翁半信半疑,卻是照做了。第二天天剛亮,便到銅錢包撒網,果然網到了一個人頭,絡腮胡子仿佛鋼針,就和傳聞中的張飛一樣。
於是老漁翁就按照夢中指示,到那飛鳳山瀑布邊挖掘,誰知卻挖出了金銀,老漁翁就用這些金銀修建了一個廟宇,供奉的就是張飛的頭顱。
這個傳說,在老家一帶流傳多年,雖然故事傳來傳去總有些出入,但是大致版本就是這個意思。
近兩千年來,張飛廟在當地,香火極旺。每年的農曆八月二十八,是張飛的生日,方圓百裏的人都會在廟裏為張王菩薩慶生,可以說是人山人海、鞭炮齊鳴、鑼鼓喧天,還有川劇演員臉上濃墨重彩地表演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要多熱鬧有多熱鬧。
外婆告訴肖螢,過去的三峽,江中有險灘、水下有礁石、江麵上還有狂風大浪,有人要坐船出行之前,常會來拜拜張王爺,水路上遇到險情,也常常呼喊“張王爺來救!”多有化險為夷的作用。雖然無法判斷這化險為夷是否真是張王爺顯靈,但是大家都相信忠肝義膽的張王爺就是會幫忙。
在三峽一帶,張飛就是普度眾生的神。
老人們從小就告訴小孩子們,絕對不可對神靈不敬。據說在清朝康熙年間,河道總督張鵬翮乘船回家省親,途經張飛廟,周圍人建議他可以去張飛廟看看,他說“文臣不拜武將”。結果張飛顯靈,吹送逆風三十裏,張鵬翮的船隻三天沒有走過去,最後是備齊了三牲三果,祭拜了張飛,船才順風而動,平安到家。
肖螢第二次遇見陳悉知,就是在張飛廟。
舅舅那天問肖螢還記不記得陳悉知的時候,自言自語說“忘了也正常,那會兒你太小了……”
在舅舅看來,肖螢隻在兩歲那會兒,和陳悉知有一點點交集,其實肖螢與陳悉知的熟悉程度,比舅舅知道的,要熟上很多。
那次,陳悉知從貨車駕駛室,將肖螢救出來之後,肖螢的家裏才知道,她對於幽閉的空間感到恐懼。
雖然不知道幽閉恐懼症這種專業名詞,但是對於這個情況是了解了,之後也基本不會讓她處在幽閉的環境之中。
在和陳悉知初遇之後大概一個月,外婆帶著肖螢去張飛廟,外婆對肖螢說,過不了多久,張飛廟這個位置,就會被淹沒了,而張飛廟整個會被搬走,搬到地勢更高、不會被水淹沒的位置去。
在肖螢的想象中,張飛廟大概就是會插上翅膀,飛到一個合適的位置,再停下來,就跟鳥差不多。
她就這麼胡思亂想的時候,就看見了張飛廟旁邊蹲著一個男孩,正在聚精會神看地上的螞蟻搬家。
肖螢再仔細一看,這正是那位蟋蟀知了哥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