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安和李清幼乘坐的牛車少了籮筐的幹擾,回程速度快了很多,僅僅用了不到兩盞茶的時間就回到了小溪山的山腳。
“二狗他們呢?”把牛車停好,劉承安看見本應在山腳守路的陳二狗不在,奇怪地問道。
“寨主,二當家帶人去砍竹子了。”小弟看見劉承安回來,立即上前牽住牛車。
在牽牛車的時候,小弟還偷偷瞄了一眼李清幼。
“這就是中午大家說的寨主夫人?”即使有麵紗遮擋,小弟還是能看出李清幼是個大美人。
“咳咳,去把你們二當家喊回來,一會有大魚來。”中午發生的事情,劉承安沒有忘記,隻能幹咳兩聲提醒小弟注意分寸。
“收到!”
還在旁邊偷瞄李清幼的其他小弟,聽到劉承安說有大魚,全部好像打了雞血似的,興奮起來,也不繼續偷瞄李清幼這個“寨主夫人”,全部跑去做準備。
留下來,隻能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但去做劫道準備,關乎自己能否吃飽肚子的事情,孰輕孰重,小小山寨的山賊們當然知道。
不用劉承安具體分工,四個小弟都主動工作起來,一個去喊陳二狗,一個去牽牛車,兩個去搬道具。
“清幽娘子,在縣平鎮你不是問我為什麼隻打算劫那個黝黑漢子二兩銀子嗎?”看著李清幼,劉承安笑著說道:“劫道的土話怎麼說的?此樹是我栽,此地是我開,想從此路過,留下買路財!”
“小溪山小小山寨的眾人,隻是一群無家可歸的人,在這裏落腳,開了路,種了樹,問過往的行人收點辛苦費不過分吧?朝廷如果要修建道路,花的錢銀,可比我們收的多多了。”
把李清幼領到山腳另一邊,這裏有一片大竹林,若非轉了個彎,在小溪山入口是看不到這個竹林的。
“這是?”看著竹林裏新修的一條碎石路,李清幼十分驚訝。
“驚訝吧?這路雖然不長,但也是我們山寨用了七天七夜,日夜不間斷修出來的,竹林旁邊那條泥路就是官道,清幽娘子你會選擇哪條路走?”
指了指旁邊的官道,劉承安繼續說道。
“俠客基本都是好麵子的,不為利,至少也為利,不為名不為利的終是少數。”
“這條路布滿牛糞和馬糞,被我們引水一泡,味道先不說,騎馬而過,就算慢走,衣褲都肯定會沾上,在旁邊有這麼好的一條路,給點錢銀就能走,何樂而不為?”
“如果被人知道自己踏糞而走,沒臉在江湖上行走了吧?”
“麵對有錢的俠客,二兩白銀差不多了,多了怕是適得其反。”
“而且為了避免俠客硬闖,每當有俠客過來的時候,都是我們的老大娘收的過路錢,麵對老婦人他們也能硬闖,普天之下怕是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了。”
“至於客商,就更簡單了。”
“這裏地勢低窪,旁邊還是小溪,土質鬆軟,這裏的路,人都難走,更何況載滿貨物的車輛?”
“陷一下輪,翻下車,造成的損失都是很大的。”
“我們不用做什麼,讓他們自己選擇,他們都會選擇交錢走竹林的路。”
劉承安用事實告訴李清幼,什麼叫此地是我開,想從此路過,留下買路財。
“想走我們開的這條路,一人一文錢,車十文錢,不論是牛車還是驢車,這是平民價,商隊的就貴點,人五文,車三十文。”
“本地的商隊,大概都是八到十輛車,三十個人左右,一趟下來,也就半兩白銀左右,對於商隊來說,這錢給得值,也樂意給。”
“走官道,他們至少要走二裏爛泥路,走這裏,我們在橫穿竹林開了半裏路,路程少了近四分之三,還是碎石路,走得舒服,路程還短,還能喝上一口我們燒好的涼白開。”
“半兩白銀,他們給是不給?我們從來不會強逼行人走我們開的路,給錢銀就能走,還送一碗涼白開,路人就為了這碗水,交錢走竹林的路時,就已經回本了。”
劉承安的話糙,但理不糙,李清幼對劉承安的評價再度上升。
劉承安此人對人心的把控極為恐怖!
做事也不拘一格,想常人之不敢想。
買路財的說法隻是山賊們的雅稱,但劉承安居然真的把它弄成了事實。
一不偷,二不搶,還能讓你心甘情願的給,這才是李清幼覺得劉承安的謀段之恐怖所在。
古之先賢,也不外如事吧!
“外地的商隊嘛,人還是5文一個,但車就一兩銀子一輛,能來這裏的外地商隊,都是大商隊,少的都有四五十輛,多的就是上百輛,讓他們走這條路,路肯定會被他們的車碾爛,我們事後要對路麵重新鋪整,所以費用會高些。”
“不過大商隊都是有打手的,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打手打服,不然大商隊不會給銀子。”
“商人都是逐利的,不給他們一個下馬威,不會乖乖給錢,想到的第一個想法都是硬闖,越大的車隊,這個情況越明顯。”
“這也是我們要趕回來的原因,我們需要提前做好準備,用來應對這些打手。”看著小弟各忙各的的,劉承安有些感慨。
“大商隊交個百幾二百兩銀錢,選一條好路走,比毀一輛車的損失少很多,一輛車的貨物,少則幾百,多則上千,期間浪費的時間也是一個不可預見的成本,我們隻要顯露出不弱的實力,商隊就不敢硬闖。”
劉承安他們一直的自稱都是山賊!
雖然他們是得人心的山賊,幹的也不是壞事。
但遇到事,幹些山賊會做的事情,也不奇怪,求財的商隊,隻要發現有風險,這個風險還可以低成本規避,不會冒這個險,不是沒路走,是自己選擇的好路,就要乖乖奉上買路錢。
“而且想繞路?不存在的,這裏小溪、竹林、泥路、石林四位一體,想要繞過這裏?可以,回長安城,往另外一個方向走,繞多幾百裏路應該可以到下一個鎮。”
看著泥路另一邊的石林,劉承安慢慢的走了過去,李清幼也在後麵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