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買,村頭不是有廢棄的磚窯廠嗎?我們去撿點碎磚和碎石頭,回來鋪底,咱家屋後那些石頭上麵壘泥塊,拿來砌豬圈正好,頂上就用杉木支撐,油紙布封頂,再澆上蘆葦杆。”
孫月荷胸有成竹,以前她跟孫老漢都是埋頭死幹,瓦房剛流行的時候,趙玉珍就催著丈夫弄瓦房,石頭就是那時候炸山搬回來的。
可惜沒多久,趙玉珍回上海了,一切計劃全部耽擱了。
“那石頭不能動啊,以後還要留著蓋房子呢。”
孫老漢有點不情願,那是玉珍囑咐的,萬一她以後回來還能用。
“爸,我們把地種好,豬養好,以後錢多了,就會有更多的錢造好的房子,好的瓦房,好不好?”
孫月荷勸著孫老漢,上海那邊已經是瓦房,隻有淮海這裏落後,全是泥土房,一下雨就泥土直淌,每年都要修補屋頂幾次。
孫老漢被女兒循循善誘的話打動了,瓦房,他想都不敢想啊。
說服了她爸,孫月荷拉馬就幹,去村中間找王大爺,他是村裏的瓦工,造個豬圈小菜一碟。
孫月荷提著五個紅薯,拎滿滿一籃子莧菜,很快就跟王大爺說好。
“大爺,回頭豬圈蓋好,下半年水稻收下來,我送十斤水稻過來。”
平常村裏造房子什麼都是互相幫助,誰家造房,有勞動力的,都去幫忙。
但是孫月荷家因為都是女孩子,這些活也幫不上什麼忙,所有很多人家都不肯幫孫老漢,覺得自家兒子多吃虧,隻有王大爺一家心地善良,總願意幫助她們,她也不能總占人家便宜。
“月荷,客氣啥,你爸很是不容易的,把你們養大,還給兩個姑娘讀書,實在是辛苦。”
王大爺樂嗬嗬的,他家三個兒子,為了替兒子娶媳婦,老兩口都是起早摸黑的,孫老漢一個人養三個閨女,那真是更累。
“是的,我爸很不容易,謝謝大爺。”
眼看著王大爺跟著孫月荷往她家走,橋口於寡婦正好聽見這一切,眼珠子轉了轉,往河南邊走去。
“王大哥,要麻煩你了,我這人手笨,連個雞圈都造不好,還是你有手藝好啊!”
看到王大爺跟大閨女過來,孫老漢連忙迎了上來。
“孫二,不要這麼說,你一個人養三個孩子多辛苦,哪裏有心思學我這手藝。”
王大爺比孫老漢大幾歲,打小一起長大的,平常關係就很好。
王大爺圍著豬圈看了一圈,比劃了下。
“幹脆還在原來位置建,你家也養雞,我回頭在後麵搭個雞圈,這樣臭也就臭這一塊,每天一並收拾出來的糞便。留著漚肥。”
“那感情好,那些雞平時都跳到柿子樹上過夜,一夜過來地上都是雞屎,不好掃。”
孫老漢跟著王大爺商量,突然一陣嘈雜音傳過來。
孫月荷抬頭一看,大媽大步流星地走到她家屋前,後麵還跟著二堂哥孫二海。
“孫二,我家正在造屋,缺點石頭打地基,過來搬點石頭。”
大媽手一揮,指使兒子推獨輪車上麵搬。
聽著大嫂理直氣壯的話,孫老漢一時都不知道拿什麼話接。
他這個大嫂向來潑辣,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常年在爸媽那邊尾巴翹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