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呼聲響起,頃刻間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隻見火盆中的蜂窩煤緩緩燃燒著,明亮的火焰中偶爾飄出一縷淡淡的煙霧。
“居然真的能燒著!?”
“不僅僅能燒著,而且都沒有嗆人的煙霧!”
“世子當真是厲害!難不成是用了什麼稀奇的法術?”
七嘴八舌的聲音響起,人們臉上洋溢著的是喜悅。
當眾人再次看向朱允熥時,眼裏的尊崇、敬畏取代了之前的玩笑,此刻的朱允熥在他們眼裏不再是那個隻知道玩的小孩子了。
“有了這個可燃燒的蜂窩煤,你們整個冬天就不用挨凍了。”
“大家還可依照此法做蜂窩煤,做好以後售賣出去,買點吃的穿的。”
“謝謝世子。”
眾人撲通一聲跪下,齊聲對著朱允熥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
“你們起身,快起來。”
朱允熥伸手去扶跪在他麵前的老百姓。
但他們固執的跪在地上,不願起身,對於小世子的恩情,他們覺得無以為報。
“這樣,咱們每人用自己身上的一塊布給小老爺縫一個百家衣。”
“好、好。”
不知是誰提出來的一句話很快便得到眾人的附和,於是他們便熱熱鬧鬧的行動起來。
百家衣朱允熥知道,這是民間的一種習俗,代表的是借托大家的福氣,讓孩子能長命百歲、健康成長。
這也代表了他們對朱允熥最美好的祝福。
沒用多長時間,他們就將一塊縫好的布遞給了朱允熥。
朱允熥拿著那塊布看了又看,瞧了又瞧,最後小心翼翼的收好放在貼身的衣物裏。
王景弘沒想到朱允熥能如此珍視那塊又臟又破的布,畢竟身為皇家子孫,已經見慣了各種珍貴稀奇的玩意兒。
但他知道這塊布是老百姓的心意,不僅代表著大明皇帝對百姓的恩澤,更是子民對皇帝的認可。
若是知道這裏的一切,想來皇上也會十分欣喜的。。
當他再次看向朱允熥時,他對朱允熥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他確實和別的世子不一樣。
他沒有仗著皇室家族的身份蠻橫驕縱,也沒有輕視普通的老百姓,他甚至融入到老百姓中憑借自己的聰慧實實在在的為他們做事兒。
這才是老百姓所期望的君臣。
看了眼快要落山的太陽,王景弘畢恭畢敬的對朱允熥說。
“世子,該回宮了。”
朱允熥最後再看了一眼這裏,轉身便要離開。
這時身後的眾人不約而同的高喊出聲,嘹亮的聲音中飽含著他們的不舍之情。
“恭送小老爺。”
聲音傳來朱允熥小小的身體微微一愣,嘴角掛著笑意,便離開了。
回宮的路上依然泥濘不堪,馬車搖搖晃晃的、不趕不慢的向前行進著。
終於在日落時,馬車在宮門口停下。
朱允熥笑著跳下馬車,就要往裏跑。
“世子,您慢一點,小心滑倒!”
王景弘跟在身後小心看護著他。
朱元璋聽到外麵有動靜傳來,從書案前活動著站起了身子。
這時一天沒見的小家夥從外麵衝了進來,朱元璋的臉上不禁露出了笑臉。
他一邊抓過臟兮兮的朱允熥放在懷裏,一邊問他。
“怎麼臉上臟的像隻小花貓一樣?今天在宮外做什麼了?”
朱元璋接過宮人遞過來的臉帕,笑意盈盈的給朱允熥擦臉。
“皇上,世子今天做出了蜂窩煤,還給那些災民解決了他們的生計。”
“哦~?乖孫兒是怎麼做出蜂窩煤的?”
朱元璋有些不可置信的詢問著。
“是小夥伴說空氣進不來,孫兒想著在上麵弄幾個孔,這樣空氣就能進來了。”
“孫兒平日在宮裏見宮人們生火時,把柴都堆在一起,柴就不容易著火,如果把柴架空一些,火就會燃的很好。”
“就這麼簡單?”
朱元璋笑著問道,因為這個道理生過火的人都懂,就算是他,他小時候也生過火,但他們都沒做出蜂窩煤,隻有他的乖孫兒做出來了。
這般的慧眼與聰敏,天下唯有他乖孫兒一人。
想到這裏朱元璋又不自覺笑出了聲,這可是他的親孫兒呢。
“還有呢?”
“世子讓那些災民製作蜂窩煤去賣,這樣他們便有了微薄的收入以糊口,另一方麵,更多的人用蜂窩煤,受凍的人就越來越少,老百姓的日子也能好過一些。”
“皇爺爺的孫兒真厲害,告訴皇爺爺,孫兒想要什麼樣的獎勵?”
“皇爺爺,我想以後經常能和那些小夥伴玩兒。”
“那皇爺爺送你一個皇莊好不好?讓他們給你種地,這樣你就能經常去皇莊看他們了。”
“好啊,好啊。”
說完朱允熥從身上掏出來一塊布,遞到朱元璋的麵前。
“皇爺爺,孫兒把這塊布送給您。老百姓說了,有這塊布能長命百歲,孫兒想讓皇爺爺長命百歲。”
朱元璋的手顫抖著撫上那塊布,那是老百姓對他們最大的認可與期望。
“有了孫兒在身邊,皇爺爺一定能長命百歲的。”
說話間,累了一天的朱允熥在朱元璋懷裏已經沉沉睡了過去。
“皇上,不早了,該歇息了。”
王景弘伺候皇上更衣後,吹熄燭火,便退了出去。
次日
奉天殿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武百官分左右兩列跪著地上向朱元璋行禮。
整個大殿內回蕩著他們的聲音,氣勢磅礴。
朱元璋坐在大殿之上眼神淩厲、不怒自威地看向眾位大臣,緩緩開口。
“諸位大臣免禮,今日朕有一事兒要與諸大臣分享,朕的孫兒、三世子朱允熥昨日去皇城外走訪,偶然間為百姓做出了可供取暖的蜂窩煤。”
話音剛落殿內大臣對視相看,便隨之點頭附議。
朱元璋擺了擺手示意眾大臣安靜。
“現命工部尚書與應天府府尹一同去皇城外統一收購煤塊,下發到各貧困州縣,此時正值嚴寒,其中的迫切緊急,諸位大臣可要仔細斟酌,切不可耽擱拖延此事,否則以重罪論處。”
“除此之外,諸位大臣還有什麼要啟奏的?”
“當下就是天氣嚴寒,突遇雪災,但此事世子已想出解決之道,因此臣等不再上奏。”
朝堂上一位大臣直言後,眾大臣附議,隨之而來的是一陣竊竊的議論聲。
“三世子真是聰慧。”
“生兒當如三世子啊!”
聽著周圍傳來的陣陣羨慕、誇讚的聲音,朱標張了張嘴卻不知道應該說什麼。
說我兒子厲害嗎?厲害不厲害的,兒子沒告訴你,人家隻告訴了他爺。
聽聞這樣的消息,心底的驕傲和喜悅自然不言而喻,自家孩子如此的好,做父母的怎麼會不高興。
但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一股憂傷浮上心頭,他有個優秀的兒子,但兒子不跟他親,什麼事兒都要別人來告訴他。
無奈之下抬頭後更是對上朱元璋眼裏劃過的狡黠,甚至有那麼一瞬間朱標覺得這是他的父親在向他炫耀,好似在嘲諷他,錯把寶當成草。
想起自己帶在身邊的已經六歲的朱允炆,每天在府上隻知道吃喝玩樂,朱標的心底便生出了一絲絲的懊悔。
那麼懂事兒、聽話的一個兒子他卻冷落他,朱標竟覺得自己有些不識好歹。
一時之間,他的心裏是五味雜陳,說不出到底是喜怒哀樂。
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朱允炆的學習該抓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