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還沒有完全收拾好,兩個妹妹堅決不讓文舒起來,她們自己收拾。
但文舒卻覺得她沒什麼大礙,隻看著兩小隻收拾哪裏過意得去。
文舒撐起身體,先檢查了番她們從東北帶回來的東西。
這些東西吧,在路上的時候看著大包小包,實則並沒有啥,主要就是全家的舊衣服,一些書籍。
文舒有些費勁把一個藤箱搬上桌子,打開,從裏麵一件比較厚的衣服夾層裏,拿出一個小小的木匣子。
木匣子上了鎖,她回憶了一下,從脖子上掛的一個小包包裏拿出一把小小的鑰匙。
打開木匣子,裏麵是一些錢和一些全國通用票。
不得不說文舒真會放東西,可也因為這樣,兩個妹妹因為自己身上沒有錢,不得不把她從醫院接回來。
文舒看著這些麵額不大的票子頭有些痛。
她數了數,包括身上的零錢在內,三姐妹的全部家當就隻有八十七元兩毛三分。
這點兒錢能做什麼?
文舒捏著一張五元“大鈔”小小歎了口氣,以後可艱難咯。
現在她是妥妥待業青年——在東北,父母去世後她頂替了一個名額,在農場小學當這數學老師,回到京城可沒有工作指標。
現在的工作可不好找,如果是要等居委會安排,誰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這點錢居然還能在京城維持半年開銷。”
文舒仔細回憶了下時間,現在是八零年,八十七元還很值錢,購買力非常強。
當然,能維持半年開銷的前提,是隻保證三姐妹能勉強吃飽,其他的就不要多想了。
“大妹才十六歲,她得好好讀書;小妹才二年級,這個家現在就隻能指望我咯。”
文舒小心把錢收好,又把藤箱放回去。
哎,這個家真的很逼仄。
小小的地方,除了三姐妹睡的上下鋪,就隻有一張桌子,一個衣櫃。
三姐妹要是同時站在屋裏,轉個身都很難。
文舒心裏也清楚,她們回來還能安排這樣一處棲身之地,已經算是她們幸運。
很多能回城的人,比她慘的多了去了。
做人呢,要知足,要在知足中尋求更好的追求。
所以,文舒也隻是感慨了一會兒,並沒有自怨自艾,而是積極的想著要怎麼活下去,怎麼樣活得更好。
八零年,這是一個春回大地的好時代呀!
就憑她比別人多的先知,還有她會的知識,還怕會沒飯吃?
她來這裏之前,可是28歲的金融精英,英文八級,法語和日語也能流利對話。
手握5個多億的投資基金,每一年都有30%的穩健收益。
更何況,她閑暇時還喜歡看書,從文學名著到網文,隻要是感興趣的她都看。
文舒想及此,微微彎了彎唇:這些都是她的資本!
可惜了她在魔都構建的溫馨小窩,也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易主——算啦,現在還想這個做什麼呢?
還有,她還有一個神奇的空間......
“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大房子也會有的。”
文舒回床上躺著,閉上眼睛開始做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