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朱標開口發問,劉祭酒把手中的戒尺往桌上一放,拱了拱手歎了一口氣。
接著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看了朱允炆一眼,回答道。
“稟太子殿下,太孫殿下生性聰慧,卻時常在背誦八股時耍些小聰明借機偷懶。”
“老朽今日檢查,半月時間過去了,太孫殿下連兩頁內容都未曾熟記,怎能讓老朽不心急啊。”
朱標聞言眉頭微微一皺,卻也沒有發火,而是回頭目光看向朱允炆問道。
“允炆,先生所言屬實嗎?”
朱允炆麵對朱標也不敢說謊,默默點了點頭,戰戰兢兢回答道。
“父王,八股文晦澀難懂,兒臣無法參透,背誦時困倦難忍,故難以熟記。”
見朱標轉頭又看向自己,劉祭酒接著道。
“殿下,八股文不需參透,隻要死記硬背,加以應用即可。”
“昔日多少文人包括我在內,不都是這麼在科考路上一步一步過來的嗎?”
劉祭酒話音剛落,朱橚在一旁開口反駁道。
“祭酒大人此言差矣,既八股難以參透,也不需參透,那麼何談應用一說?”
“再就是,允炆不需要參加科考,祭酒大人隻需要教導允炆安邦治國之道和為人處世之理就可,何需死記八股?”
因為朱橚不是祭酒的學生,也沒有孩子在祭酒門下學習,所以此刻朱橚也不需要稱呼祭酒為先生,心裏想的什麼便問了出來。
劉祭酒循聲望去,見是周王朱橚開口,雖然有些不滿朱橚在國子監當場反駁自己,但還是斟酌一番克製語氣道。
“如周王所說,八股在治國安邦一道收效甚微,那麼為何世代文人都要借此一步步往上攀登?”
“周王殿下的意思是,昔日文人都錯了?我們這輩書生一心一意研討八股隻為在朝堂之上有所作為也是錯了?”
朱橚一愣,心中暗道劉祭酒口齒還是相當淩厲的。
一句話就把問題抬到了昔日文人的高度上。
頓了頓,朱橚答道。
“祭酒大人要知道,文學上不僅僅是八股一道可安家治國平天下,其他學問依舊重要。”
“如開荒,農作,觀天象等等知識,比起八股,對於治國的實際作用難道不是更大嗎?”
劉祭酒呼吸一滯,朱橚說的確實在理,但是這是國子監,說這話不是公然打自己祭酒的臉麵嗎?
未等劉祭酒開口反駁,朱橚和朱元璋對視一眼,見朱元璋點點頭,於是接著道。
“祭酒大人,是因為我大明現在還可憑借八股考取功名,所以你認為八股不可替代嗎?”
劉祭酒一怔,看著朱橚有些耐人尋味的眼神,有些不太明白這話何意。
“八股融合四書五經,各種史典古籍,內容駁雜繁多,冗長枯燥。”
“所以在我看來,八股對於治國安邦之功效甚至比不上其本身雕琢人心性,教人向善的功效。”
“之所以目前科舉可以憑借八股考取功名,皇上為的不是考核考生們對於八股參透有多少,應用有多熟練。”
“而是意在考核考生們的心性,隻有可以熬過漫長十年寒窗的人,才有機會登上朝堂。”
“才有機會成為大明柱石。”
“祭酒可能明白皇上一番苦心?”
劉祭酒被朱橚一番話說的呆立在原地,不發一言。
朱橚自己在說話,整篇詞卻都在說這是皇上的意思,這讓自己怎麼反駁。
朱元璋聽完朱橚的言論在一旁也是暗自點頭,心道。
“沒想到橚兒竟能如此了解朕的心意。”
君不見朱橚對於八股的學習甚至還不如朱允炆。
可是短短時間裏朱橚對於大明的貢獻又豈是這些終日埋頭研究八股的文人能相比的?
劉祭酒不得不說大概是讀書讀魔怔了,思維固化竟然是如此嚴重,看來得想辦法敲打他一番,讓他警醒了。
想到這裏,朱元璋腦海中靈光一閃而過,看了看朱允炆,最後目光看向了朱橚。
“橚兒,不如讓允炆拜你為師吧,讓他學習一番你的學問。”
此言一出,國子監大堂內一時激情千層浪。
朱橚一愣,然後點點頭。
他當然恨不得無事一身輕,也壓根沒有過收徒的想法。
但是開口之人是父皇,自己總不能在如此多的人麵前撫了父皇的臉麵。
一旁的朱允炆抬頭看了看,倒是沒什麼反應,不僅僅因為此事是皇爺爺安排的,更是因為他自己也沒什麼主見就是了。
在他看來劉祭酒和王叔朱橚都是有本事的人,所以無所謂在誰門下學習。
朱標聽聞父皇的話,幡然醒悟這事兒自己怎麼早沒想到。
說起來可是屬他最能體會朱橚的本事。
若是允炆能拜在朱橚門下學習,習得一半本事,假以時日必能成為大明柱石。
劉祭酒聞言,拜師這麼重要的事情,朱元璋竟然都沒有詢問自己這個現任老師的意見,當場就站不住了。
張了張嘴就要開口。
“陛下.”
朱元璋心裏也清楚劉祭酒萬般不願的原因,多半不是為了一心一意教導朱允炆,而是怕丟了皇太孫老師的名頭。
遂擺了擺手把劉祭酒的話按回了肚子裏。
接著開口說道。
“朕知道允炆在祭酒的學生中不是拔尖。”
“不如,待周王教導允炆三月後,祭酒選一位學生,同允炆比拚一下。”
“屆時看看是祭酒心中的八股更勝一籌,還是周王口裏的其他學問更可靠。”
朱元璋的決定說完,除去老朱家這幾人外,國子監內眾人皆是嘩然。
皇上既沒有限製國子監該選哪類學生,那麼祭酒屆時定然是要派拔尖的去。
皇上竟然如此有信心周王可以在短短三月的教導中讓朱允炆超越國子監名列前茅的學生嗎?
劉祭酒聞言也冷靜了下來,點點頭表示答應。
本來皇上在自己等人麵前就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如今既然皇上定下來了,自己再得寸進尺,怕是腦袋都要保不住。
正好,近日裏朝中盛傳周王所做的一件件大事,朱橚這人也被傳得神乎其神。
劉祭酒對於之前朱橚協助頒布的一係列法令可謂是嗤之以鼻,認為如果是出自自己之手也定然不遑多讓,或許更加完美。
至於近日國子監和戶部廣為流傳的統計之法,劉祭酒也認為隻是投機取巧的小把戲罷了,上不得台麵。
從國子監出來後,朱元璋看著一直低頭沉思不語的朱橚。
還以為是朱橚在不滿不經過自己同意就讓朱允炆拜師的事,隨即開口試探道。
“橚兒,心中有何想法?不如拿出來和朕和你大哥說說?”
朱橚抬頭,思考片刻道。
“父皇,大哥,兒臣總覺得,祭酒的言論似乎有些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