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趙太炎以馬步端槍持前刺的姿勢已經堅持了一柱香,全身在瑟瑟發抖的時候,還包著頭的門房畏畏縮縮的過來道:“大郎,門外有人找你!”
趙太炎貌似和氣的道:“是誰?”
門房咽了口唾沫道:“就是先前隨你來的那幾個同窗,而且你那些同窗的家人也來了!”
趙太炎聽了一樂,道:“先將他們請到這邊來吧,吳大哥,我在訓練不方便,您先去幫忙迎接一下吧!”
吳戈讚許的看了趙太炎一眼,覺得趙太炎這種訓練的姿態非常讓人讚賞。
不久以後,渾身顫抖的趙太炎看到了如喪考妣的劉秉之三人跟在提著東西的三個大人的身後。
趙太炎咬牙道:“諸位叔伯有禮了,太炎正處於訓練之中,無法遠迎,還請見諒!”
王文遠的父親是個糧店的奸商,一團和氣的道:“聽聞衙內有意提攜犬子,但犬子卻是個沒出息的,辜負了衙內的一片心意。
剛才我已經教訓了犬子,犬子發誓一定要跟在衙內身邊受教,是以小底又將犬子送了過來!”
劉秉之的父親是西溪村的小地主,僅次於東溪村晁蓋,在鄆城也置辦了一間不大的院子。
因為晁蓋和鄆城縣上下都很好,是以劉秉之的父親常受排擠。
如今見劉秉之搭上了趙太炎這條線,立馬帶著禮物拽著劉秉之出門,三家說來也巧,都在離趙府不遠處碰了麵。
一番客氣之後,趙太炎喜氣洋洋的送走了三位殷勤的長輩,看著垂頭喪氣的三人笑了起來。
讀書和練武是所有人出人頭地的最好辦法,知道宋江起義和靖康之恥的趙太炎心裏總有一股急迫感,想要盡量的在亂世之中保住自己。
在百草堂之中,吳用半月一小考,一月一大考。
在半月小考中趙太炎就脫穎而出,已經可以熟練的掌握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就是在默寫中毛筆字寫的相當醜,而且錯別字特別多。
不過既然通過了開蒙,趙太炎就順利的告別了小班升到了大班之中。
劉秉之三人對趙太炎能夠這麼快升入大班而覺得不可思議,不隻是劉秉之,最不可思議的還要數趙叔寶。
趙叔寶是從小和趙太炎一起長大的,對趙太炎的懵懂了解甚深。
雖然趙太炎不能說是傻,但肯定是癡,能不用腦子的時候絕不會用。
但現在不過半月之功,趙太炎就從小班升入了大班,這讓趙叔寶覺得特別的不可思議。
看著趙太炎帶著略顯癡傻的笑進入大班,趙叔寶招呼著趙太炎道:“哥哥,這邊來坐!”
隨著趙太炎從火海之中救出了趙叔寶,在百草堂後院打退了尋芳樓的大漢,趙叔寶不知不覺的對趙太炎就抱上了尊敬的態度。
吳用指著趙太炎道:“諸位同學應該認識這位趙太炎同學,趙太炎同學天資聰穎過目不忘,僅在半月之內就通讀背誦了三本蒙學,於今日正式開始治學,諸位歡迎!”
其實學堂之中有兩撥小勢力,一撥以晁鎮為首,一波以趙叔寶為首。
自從晁鎮被趙太炎打服之後,本來在百草堂橫行的晁鎮就十分想結交趙太炎,這也是百草堂人所共知的。
在上完一節課後,趙叔寶和晁鎮就圍了上來迫切的問道:“哥哥,你真把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背下來了嗎?”
晁鎮疑道:“不會是因為你打跑了尋芳樓的人,先生故意在抬舉你吧?”
趙太炎微微一笑:“不過幾千字的東西我不過三天就完全背誦下來的,剩下的十天都是在學寫字而已!”
趙叔寶不可置信的道:“哥哥,你在騙人吧?憑你的怎麼可能將這些東西背下來!”
晁鎮直接道:“別廢話,上文房四寶,我們試一試便知真假!”
趙叔寶為趙太炎鋪好紙,晁鎮為趙太炎磨墨,趙太炎提起了筆道:“說吧,寫什麼!”
趙叔寶首先道:“金生麗水後一句?”
趙太炎提筆寫下了玉出昆岡四個字。
晁鎮接道:“鳥官人皇前一句?”
趙太炎毫不猶豫的寫下了龍師火帝!
之後學堂裏連續提問了十餘句,趙太炎除了寫下了幾個簡體字之外沒有任何錯誤!
這種操作讓趙叔寶幾欲抓狂,口中喃喃道:“不可能,這不可能的!”
此時一個學子突然道:“聽說佛家有頓悟,道家有宿慧一說,莫非太炎哥哥是頓悟或是覺醒了宿慧呢!”
晁鎮嗤笑道:“你在你家店裏聽說書聽多了吧,哪有什麼頓悟?”
這名學子道:“晁哥哥切不可不信,這道家的虛睛天師呼風喚雨出手之間就是天雷滾滾,而且據說虛靖天師就是有宿慧的呀!”
趙太炎朝著這個學子豎了豎手指道:“是呂兄吧,呂兄果然在酒店之中學到了不少東西。呂兄說的不錯,我已前幾日卻是覺醒了宿慧!”
趙太炎確實有些過目不忘了外加過耳不忘了,這名學子姓呂名文都,是鄆城順風客棧老板的兒子。
順風客棧裏麵有一個說書人常年講說各種演義傳說,因此吸引了不少的客源。
趙叔寶問道:“哥哥,你真是覺醒了宿慧嗎?什麼時候覺醒的?”
趙太炎微微一笑,道:“就是那天在衝進火場以後,身上和心上一直有一團火在燃燒,後來我就覺醒了宿慧!”
呂文都一聽,眼睛冒光的道:“真的嗎?大哥,你還記得在上一世你經曆了什麼嗎?”
所有人一聽到上一世的事情,壓抑不住好奇心的都圍了過來。
趙太炎眼睛轉了轉道:“在上一世的印象有些模糊,我好像是一隻石猴!”
晁蓋怪道:“一隻石猴?一隻石猴還知道自己是石猴嗎?”
趙太炎道:“當然知道,因為這是一顆仙石!這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
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曆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
自天地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
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