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也先困擾於那兩個大明的王爺,為何還不起兵造反的時候。
襄王正在他的府邸關心著瓦剌人的戰事。
同時期待著瓦剌人跟北京城的守軍們兩敗俱傷。
他不希望瓦剌人很快的攻破北京城。
同時也不希望那個新上任的小皇帝,能打敗瓦剌人。
現在的局麵正好。
此時的荊王也秘密的來到了襄州。
來到了自己三哥襄王的府邸。
荊王站在三哥身旁問道:“京城最近怎麼了?一點消息都沒有,三哥這讓我覺得很害怕啊,會不會我們計劃敗露了,還是出了什麼事情了嗎?我看我們還是早做準備,要麼不造反好了,現在當一個大明的王爺也不錯啊!”
荊王屬於那一種膽子很小的人,但是卻也是又菜又愛玩,就是想著跟著自己三哥襄王,能平分江山,做一做那個皇帝的美夢。
荊王屬於這一種人,所以智商也不高,更是想著跟著自己三哥襄王幹就是了。
但是最近京城居然一點消息都沒有傳回來,甚至他們的人都沒有消息。
這使得荊王就有些害怕不已起來。
真的很擔心是不是事情暴露了。
襄王將手中的魚食全部扔進池塘裏,沒好氣的白了一眼自己這個弟弟一眼,很是覺得他沒出息的樣子,不客氣的說道:“你是智障嗎?瓦剌大軍逼近,京城自然要守城備戰,這個時候怎麼會還開著城門?肯定是嚴防死守了,這個就算是你當皇帝,再笨也知道。”
說著,襄王也緊接著說道:“不要覺得奇怪,我們不會被發現了,別忘記了李雨兒可是我們的人,一個皇後都是我們這邊的,就算是那汪瑛因為自己的愚蠢說話不敬皇帝,從而被罷黜了位置,但是徐有貞不也還在京城裏嗎?”
“知道了三哥,這不是最近京城一點消息都沒有嗎?”
“不用擔心,這個時候沒有消息,反而是好事,讓我們的軍隊準備好就是了,到時候那瓦剌人跟京城守軍打得兩敗俱傷的時候,我們的十萬大軍直接直搗黃龍,不隻是能坐收漁利的剿滅瓦剌人,甚至也能登高一呼,去到京城登上皇帝位置,到時候我與六弟就平分江山!”
襄王在給荊王訴說著未來的美好,甚至還很現實的給荊王自己六弟許諾——平分江山!
這種東西說來也是有趣,荊王居然相信?
甚至還一門心思的不斷暗中為襄王培養軍隊。
說來也是單純了!
荊王聞言更是一副美滋滋的樣子。
就是相信自己三個許諾的美好未來。
所以也沒有再多想,更是一點也不再擔心了。
而眼前的事實就是,襄王跟荊王,完全不知道,這個時候的京城之所以封閉著,可不單單隻是應對瓦剌人。
甚至一支一萬人的騎兵,正在接近襄州,白日躲在林中,夜晚才行軍。
瓦剌人都要逼近了,這一支一萬人的騎兵,卻是從朵顏三衛抽調來的。
領軍的人,正是石亨的弟弟石天,還有歸順大明三代的順寧王柏木爾!
永樂時期,朵顏三衛參與了朱棣的靖難之役,更是幫助朱棣建立了三千營強悍的明軍騎兵,從而永樂大帝就封了朵顏三衛的頭領兀良哈為順寧王,甚至可以世襲罔替,對於朵顏三衛明朝也形成了羈縻統治。
兀良哈對於大明的歸順跟忠誠,也是使得蒙古三部隻有兩部,也就是瓦剌跟韃靼再我一直跟大明作對,這也是因為朵顏三衛一直在北元蒙古分裂後,朵顏三衛一直飽受瓦剌跟韃靼的欺負,也是因為朵顏三衛部落人少的關係。
所以朵顏三衛當時的頭領兀良哈就接受了朱棣的招安,一起參與了朱棣的靖難之役。
也算是最早的雇傭兵了!
不過確實為朱棣提供了強大的騎兵力量,在靖難的戰場上,可謂是攻無不克。
經過幾代人的順寧王後,朵顏三衛也早已經融入了大明。
成為了大明北麵的羈縻領地!
土木堡之變,大明三大營全部覆滅。
除了京城還僅剩下的一萬人的神機營外。
五軍營十幾萬也一個不剩。
更別提是朱棣精心打造出來的三千蒙古鐵騎,組成然後慢慢發展出來直指五萬騎兵的三千營!
現在也一個不剩,此時的大明朝騎兵可謂少之又少,三千營一沒有後。
更是所剩無幾,經過楊碌的秘密調動,朵顏三衛的三萬騎兵。
也才抽調出了一萬人出來。
執行朱禦的秘密任務。
——清剿兩大藩王!
襄王跟荊王!
遙想當初,三千營何等厲害,由最開始的降服朱棣的三千蒙古騎兵,然後借由朵顏三衛的優良蒙古馬,和精心的訓練,一直發展到了五萬大明鐵騎。
可誰知道,經過土木堡之變,三千營全軍覆沒。
若是三千營還在的話,朱禦也不會想著調動朵顏三衛了。
真是全賴自己那個倒黴哥哥!
明英宗正統皇帝朱祁鎮,這個世界的朱盤禮。
還真是......土木堡戰神啊!
一下子送掉來了大明的五十七名將。
還有三大營的全部精銳,甚至其餘各地衛所兵幾十萬。
想想真是令人心疼不已。
此時在紫禁城的朱禦也是覺得心疼不已。
自己還得重新打造三大營,得將三千營、五軍營,還有神機營給重新打造出來。
真是心累!
......
疾馳在前往襄州夜晚的山路中。
由石天跟這一代順寧王柏木爾率領的朵顏三衛抽調出的一萬精騎。
正在飛速前往襄州中!
他們都沒有點火把,月夜下猶如老練的騎手,每個人騎術都是精湛不已。
馬匹也都是優秀的蒙古馬,都是經過戰火曆練的青壯馬匹。
所謂“老馬識途”在這些優良馬身上,也看得出來。
石天驅馬狂奔跟柏木爾並駕齊驅,問道:“順寧王為何這一次親自出馬?”
“大明完了,我朵顏三衛也別想有好日子過,那瓦剌跟韃靼都不會放過我們。”
“嗬嗬,順寧王真是聰明人!”
“常理而已!——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