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驪山書院,翻開了宋思文的終身思慕,宋雪看似無意的對黃垣濤的羨慕讚歎也讓宋思文心裏不是滋味,再看看楚霆,這娃多年後是不是也像自己一樣,隻能望而興歎。
“爹爹,上次來的老伯不是爹爹的老師嗎?他能不能跟驪山學院說一聲,讓小弟去讀書?”明是探尋,其實是引導,一個救災的辦法,不也是孟閣老遞到皇帝跟前的嗎?
既然那麼有能耐,給書院推薦個人,又能難得到哪兒?
再說,楚霆的基礎是差些,那是因為他起步太晚,如若給他機會,絕不會比別人差。
“我試試。”如果楚霆進了驪山書院,也算是圓了他宋思文的書院夢,隻是孟閣老能不能幫忙,他真的沒把握。
思索再三,宋思文還是提筆寫了一封他自以為足夠卑微的請求信。
集思廣益真不是吹的,宋思文之前的政令方案裏有不少的漏洞和不足,經過十多名官員的商議,補充,完善,一份完整的建議書如期送達天聽,看著那上麵的官員署名,司空肇笑了,這宋思文還沒有迂腐到人情不通。
著內閣審查,全國廣而效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青陽縣縣令宋思文......”聽著太監的唱誦,宋雪隻知道她老父親宋思文升官了,並且還是一躍成為了戶部侍郎,正四品,和這遂州知府黃大人已經平級,主要的是宋思文任的京官,真正的天子腳下,某種程度上來說,黃崢然也得仰視一分了。
“還請宋大人速速動身,回京複命任職,雜家在此恭祝宋大人前程似景。”宣旨太監客客氣氣的把聖旨放到了宋思文手裏。
“陛下口諭,楚公子才思敏捷,特準入驪山書院,隻是進了這驪山書院,一切遵守書院規矩。”宣旨太監的話一出,宋思文那是比升官還高興啊,連連叩頭謝恩。
楚霆是已經無法形容自己心理的感受了,他知道自己對宋雪提出了請求,也知道宋雪會做到。
隻是沒想到,會這麼快,這麼的驚天動地。
聖旨特準,意味著什麼?他的出身以及身份,都不會在明麵上成為他的致命缺點。
也因為這個,他要比別人付出更多,才能夠證明自己的實力和能力。
眾人對宋思文表示恭賀,楚霆的入讀驪山書院同樣也讓人留意到了這個橫空出世的少年。
對於宋雪也進入驪山書院的消息,反倒沒幾個人留意關注。
隻不過宋思文在接到黃大人的消息的時候,內心糾結愧疚了一把,他隻想到楚霆要出人頭地,也沒想到自家的閨女也還沒及笄,還處於需要進學的階段。
麵對宋思文的愧疚以及楚霆的歡喜,宋雪不多不少的露出能進書院的興奮。
“這快過年了,過了年,就得去報道,這時間太緊了......”又要赴京上任,又要在京城落腳,這一算,宋夫人就捉襟見肘了。
“娘,不急,皇上和黃大人不是都給了賞金嗎?那是爹爹可以支用的。”不忍宋夫人為錢苦惱,宋雪輕聲安慰。
“是啊,夫人,這些不用急,我請老師在京城幫我們找個落腳的地方,所以進京也不用著急。”宋思文算是頭一次感受到了錢財的困擾。
“好好好。”宋夫人也不知道該收拾什麼,反正兩天的功夫,他們已經按期上路,青陽縣的百姓自發上路相送,搞得宋思文內心湧動,淚花閃現。
宋夫人那是淚如雨下啊,畢竟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一昭離開,此生怕是沒有機會再來了。
楚霆則是離開前,去他娘墳頭看了一眼,做了一個告別,算是對他的過去徹底告別。
“娘,你放心吧,兒子一定會出人頭地,總有一天,兒子會衣錦還鄉的。”楚霆對著他娘的墳,立下了誓言。
進入驪山書院,隻要他能堅持住,參加鄉試,參加會試,有了功名,入朝為官就是必然。
雖然不知道未來的路會有多遠,他能走的多高,但是他知道,他一定能走遠。
驪山書院裏,君子苑的董竹山,看著孟閣老的信,對這叫楚霆的少年,多了幾分思慮。
再則這少年是新上任戶部侍郎的弟子,且不管資質如何,就如同皇上口諭那般,平等對待。
梧桐苑的房釧釧書長想著剛才院長黎山居士的話,那宋雪可以說沒有一點學識基礎,半年不到的時間就及笄,到時候就會嫁入遂州知府府中,她的到來是為了求學,也為了給身份上鍍層金。
更好笑的是,明明是師姐弟,偏偏走的兩條道通往驪山書院。
百思不得其解,索性不解。
師長們能夠按捺住,但是書院裏的學生可就按捺不住了。
這書院裏的學子,不管男女,那個不是嚴格按照規矩報考進來的,這開後門一開就進兩,這都什麼事?
這人還沒到書院呢,他們兩個帶來的風波卻已經波濤暗湧了。
從青陽縣城到京城,首站就必須經過遂州地界,作為姻親的黃崢然自然設宴踐行,宋家也是首次進入了黃崢然的府上。
黃垣濤早早的就在門口等候,直到看到宋思文的馬車到達,快步上前相迎。
“伯父,伯母,父親母親已經等候多時了,請隨我來。”黃垣濤先見過宋氏夫妻,看著宋雪和楚霆下了馬車,這才引著往府裏去。
沒人看到,本該被禁足的白姨娘站在一處廊簷下,瞪大眼睛看著跨進府裏的宋雪。
一襲半新不舊的藍色夾棉長袍,頭發簡單隨意的束於身後,整個人略顯清瘦,言行舉止規規矩矩,並無任何異常。
這宋姑娘真是好了?
看到這一幕,再想想宋思文已經不是縣令,而是戶部侍郎了,她這牙齒都快要碎了。
如果不是退了婚,她的兒子也是這侍郎的女婿了。
黃夫人同樣審視這宋雪,畢竟這是老夫人和老爺定下的婚事,她再不願,也無可奈何。
隻是黃垣濤回來,並無反感,反倒多了幾分憐惜,她心中的積怨才少了些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