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再次廣招賢臣,希望勸說李承乾能夠答應立太子。
上一次沒有趕上好機會的人紛紛再次進攻,與此同時,就連別的地區的人也不遠萬裏,為了這一次機會跋山涉水的趕過來,隻是希望能夠說服李承乾。
李承乾實在是被煩的不成樣子了,一怒之下一拍桌子擼起袖子就準備去找李世民說理去了。
他的的確確就是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廢物啊,射箭啊什麼的他壓根就不會!能夠射中靶子純粹就是運氣比較好而已,每一次都能夠射中罷了。
李承乾很認真的思考自己究竟是怎麼就能如此百發百中的,結合著之前的一些“經驗”,最終總結出來了一個規律和特點,就是每一次想要做什麼事情就一定能夠成就,或許就是因為 運氣比較好罷了。
但是如果真的說想做什麼都能成就的話,他想當一個自在逍遙的紈絝子弟怎麼就辦不到呢!這個BUFF難道就不能反向達成麼。
一想到這個,李承乾就一個腦袋兩個大,坐在位置上看著下麵勸說自己的幾個人,更是覺得腦袋嗡嗡的。
一氣之下將所有的人全部都給趕走了,還氣勢洶洶的跑去找李世民,說如果他在逼著自己當太子,他就要逃走了!
李世民嚇了一跳連忙勸說自己不會再逼迫李承乾了。
魏征對此還訓了一頓李世民,說是孩子現在可能是在反抗階段,不如就先緩緩。
李世民也實在是沒有法子了,隻能答應了下來。
與此同時,相比較起讓李承乾當太子,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存在,那便是遠在關外虎視眈眈的頡利大軍。
自從上一次頡利大軍離開已經過了有些時候了,即便如此,眾人卻仍然不保證他們不會再殺回來。必須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雖然說上一次多虧了李承乾的計謀,利用金銀珠寶暫時讓頡利大軍退去,但是卻並不能保證太久。如果頡利大軍那邊重整旗鼓再次卷土重來的話,大唐未必能夠應對的過來。
為此,李世民召集了眾多愛卿大臣來到書房探討這個問題。
想起上次出謀劃策有李承乾在,於是也將他叫了過來。
李承乾本來真的不太想去,生怕他們一不小心就又把注意力牽扯到自己身上了,不過實在是也沒有什麼法子拒絕,就隻好去了禦書房。
李承乾也不太想說話,本真這一架就打不起來。畢竟大唐現在還沒有完全的把握能夠答應這場仗,就算李世民胸口憋了一股惡氣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報仇,但是至少還有眾多的大臣抓著呢,應該一時半會不會出兵的。
反正大臣們會有意見,李承乾就隻需要閉著嘴假裝不存在就好了。
隻要自己不說話的話,他們也不會把矛頭指向自己,也不會絮絮叨叨的讓自己成為太子了。
心裏的小算盤是打的乒乓響,隻可惜,還是李承乾太高估他們幾個人了。
沒想到短短的時間之內他們就已經抱團擰成了一股繩,豪氣萬丈的說是要趁著這個機會一鼓作氣打敗頡利。
甚至是一時半刻都不想耽誤,如果機會允許的話他們甚至是巴不得馬上就出兵。氣勢昂揚的模樣好像自己百分之百能夠大勝仗似的,就算大不了勝仗也要生死同歸的模樣,著實是吧李承乾給氣到了。
氣的李承乾都快要無語了。
跳起來真的是指著李世民的就像罵人了。
“能不能有一點遠見啊!二話不說就出兵,這不是勇猛,是沒腦子啊朋友!怎麼想的啊,懷疑你們大腦的結構啊朋友。”
眾多大臣被突如其來的話語嚇得一愣一愣的,反應過來之後,有一個大臣心中突然冒出不爽來。雖然心裏麵有些不爽李承乾突如其來的話語,不過麵上還是要裝出畢恭畢敬的模樣。
“殿下有什麼好的想法麼?”
“好的想法?嗬!”
李承乾真的是要罵死他們了。
這個立馬出征的結果和曆史上也不一樣啊,真是不知道原來的曆史他們究竟是怎麼得出來最開始的結論的。現如今的結果真的是巴黎城前看的一愣一愣的。
指著那群大臣,“傻子”兩個呼之欲出。
“你們是怎麼想的啊!現在就準備出征打仗了,啊?!有完整的策略麼?有退路的想法麼?有出征的人選麼?啥都沒想過吧?滿腔熱血就去了?就因為你們,大唐百姓就要跟著你們這一個決定瞬間進入水深火熱?你們怕是想要亡國吧!”
這個話說得實在是有些重了,眾人臉上的表情都不太好看,但是房玄齡和杜如晦是相當了解和相信李承乾的,自然是相信他會有更好的辦法,伸手安撫周圍的大臣讓他們冷靜下來,隨後詢問道李承乾,可有什麼妙計。
李承乾冷哼一聲,雙手環胸。
“現在去攻打頡利根本就是自尋死路,咱們除了滿腔熱血之外什麼都沒有,但是頡利卻不一樣。他們雖然內部有矛盾,沒有辦法團結起來來攻打我們,但如果我們攻打過去的話,為了守護自己的領地,他們仍然會團結一心對抗我們的,當時候吃虧的就是我們了,你們難道真的沒有想過麼?”
房玄齡一愣,這才反應過來。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草原各部落雖然和頡利不是一條心,但還遠遠沒到撕破臉的份上,他們這樣做,就是要讓草原各部落徹底聯合,從而攻打大唐!”
聽到李承乾這麼一說,眾多大臣才一拍腦門反應過來似乎的確是這麼一回事,這個仗還不能隨隨便便的打。
李世民也是大鬆一口氣,還好有李承乾及時勸阻住了,不然就壞事了。
如果真的攻打過去的話,怕是真的要隨了李承乾所說的話,要亡國了。
“所以說,有什麼打算呢。”
“有什麼辦法?當然就是休戰,休養生息,暗中培養軍隊了!在沒有完全的把握之前,是絕對不能出兵的!等到兵強馬壯後,我們自然能夠以正麵擊敗頡利。”
眾多大臣們麵麵相覷,連連點頭稱是,就連李世民都忍不住誇讚好計謀。
隻是具體應該如何進行,眾人又開始犯了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