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裏給他把了把脈,便道:“大爺,你這是胃寒了,平時要多注意飲食啊,脾胃陽氣虛衰,導致胃脘疼痛,我去給你熬碗薑糖水,喝了就不難受了。”
大爺不禁一愣,“薑糖水就能管用了麼?”
葉裏笑了笑,道:“想不難受,就聽我的。”
過一會兒,葉裏就從藥房端著一碗薑糖水走進來,遞給老大爺。
老大爺喝了薑糖水,隻感覺胃部湧上一股熱氣,變得暖暖的,也不痛了。
他感激道:“謝謝你啊醫生,你可真是神了,我擱這兒打這麼半天針沒用,喝完糖水就好了!”
“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輸液起的作用隻能是治標不治本,還得您平時多注意飲食作息啊。”葉裏又跟老大爺說了一些該注意的常識。
“謝謝,謝謝,葉醫生你人真好,不像其他醫生,都冷冰冰的。”老大爺發自內心由衷感謝,這胃病折騰他不是一天兩天了,但每次來醫院就幹輸液,過程中還得苦熬著胃痛,哪像葉醫生這麼實在,還那麼關心你。
【叮,獲得聲望10點】
葉裏一愣,隨即臉色微喜,原來這治病也能獲得聲望啊。
“葉醫生,葉醫生,你也幫我們看看吧,我這也難受啊......”旁邊床上病人見了,不禁開口求道。
“好,沒問題!”葉裏哪有拒絕的道理,早知道治病能刷聲望點,他不早就跑來了麼。
“你這是腸道炎,現在正是肝氣乘脾、瘀阻腸絡,我給你紮兩針,再開副藥,喝兩周就行。”
“這是類風濕啊,得內服外用,這樣,我給你配一副膏藥......”
旁邊同事小李都看懵了,這小葉醫生什麼時候變得這麼牛了啊,也不看病曆表,光把把脈就知道病人啥狀況了。
最主要他還自作主張把病人給治了,那不是違規麼?
不一會兒,在葉裏的一番診治下,內科病房裏的幾個病人都精神抖擻地站了起來,不複之前的虛弱樣子,中氣十足地要求道:
“我要出院!”
“啥,,你們都不打針了?”小李結結巴巴的道。
“打什麼針,有葉醫生的藥就夠了......哎喲,可真是舒坦啊,早知道醫院裏有這麼一個好醫生,我還輸液幹嘛,遭這份罪!”老大爺頗為不滿。
小李徹底無語了,對葉裏道:“你不勸勸他們?”
“勸啥,他們都不需要再打針了,直接辦手續出院吧。”葉裏剛得了二十聲望點,正沉浸在喜悅之中,隨口說道。
葉醫生都這麼說了,這幾個病人哪還有什麼顧慮,急匆匆就出院去了。
【叮,獲得聲望5點】
【叮,獲得聲望5點】
葉裏發現了,這老大爺的情緒能量似乎就比其他人要大一些,為他足足貢獻了十點,而其他兩個病人分別都才五點。
再接觸到老爺子那感激的目光,葉裏突然有點明白過來了,似乎隻有發自內心的感激,才能讓自己獲得聲望。
這條件可以說有點苛刻。
但無疑讓葉裏看到了希望,醫院裏還有這麼多受苦的病人,那都是活脫脫的點數啊!
想到這裏,葉裏不禁雙眼冒光,大手一揮,道:“走,咱去下個病房!”
原本還有些枯燥的查房工作,在葉裏眼裏立即就變得光明起來,他隱隱感覺自己現在的中醫水平已經很高了,要是能再把技能提升一個檔次,自己實習期後還用呆什麼醫院,自己開個醫館那不發了。
“等等,你等等!”小李連忙拉住葉裏。
“幹嘛?”葉裏趕著去賺聲望點,此時被阻攔心裏有些不爽。
“大哥,我知道你和院長有關係,可你也不能公然違規給病人看病,要讓主任知道了,咱們非得吃不了兜著走啊!”小李道。
葉裏聽了,眉頭不禁一皺,他怎麼把這茬給忘了,他到現在還沒過實習期,壓根沒資格給病人看病,那是屬於嚴重的違規行為。
不過和院長有關係又是哪一出?
“好吧,我知道了。”葉裏想想也對,剛才那三個病人被他治好後就直接出院了,要是再來幾出,住院部病房的病人非得跑光不可,到時候追究下來他也不好辦。
畢竟對醫院來說,病人可不是越少越好啊!
小李見他理解了,才放下心來,他主要怕自己被連帶著擔責任:“你知道就好了,咱們去下個病房吧。”
結果沒想到葉裏這廝剛進到下個病房,就放下病曆表,又一把搭上旁邊病床上病人的手脈。
“大媽,你最近是不是老頭痛?”
臥床的中年婦女詫異了,平常這些年輕的大夫進來填填表就走,今天這個似乎格外的熱情,這是要給她看看?
住院部的病人因為各種病症住院,但也並不是說住了院就能立即緩解病情帶來的痛苦,有時候治療的過程中身體出現各種自然反應,甚至會更難受。
中年婦女就是這一類,雖然治療了一周,身體的依舊各種不適。
她點點頭道:“是啊,最近些天吃了藥,但還是疼得厲害。”
“那我來給您紮幾針吧,保證讓你頭不痛了。”葉裏說著就從白大褂裏掏出隨身攜帶的針盒。
你老兄不是說好的不搞事麼!
小李急了,上來一把拽住葉裏。
“誒,你幹啥這是,我就是幫病人緩解一下痛苦,不搞其他的事!”葉裏無奈道。
“你確定?”小李狐疑地看著他,要是這房病人再都跑了,葉裏會不會受罰他不知道,他非得被罵死不可。
“當然了,你就放心吧。”葉裏好不容易說服了小李,才展開手來,給病人進行針灸。
中年婦女一開始看到那明晃晃的銀針,心裏還有點害怕,葉裏臉上一直沉穩的樣,才讓慢慢消除了戒心。
“這還在醫院,醫生總不能害你什麼。”
幾針下來,葉裏手法嫻熟地撚動針尾,對銀針輕彈撫動,若有真正的中醫高手在這兒,一定會十分吃驚,這是極其高明的針灸手法啊。
針灸之術,自古以來就有傳承,曆史上著名的醫學大家孫思邈曾言:
“湯藥攻其內,針灸攻其外,則病無所逃,方知針灸之功,過半於湯藥矣。
真正學有所成的老中醫,隻需用一枚銀針,便可使病痛見愈。
當然,葉裏現在還遠遠沒到那種程度,但用針灸緩解一下病人的痛苦,卻也是輕而易舉。
隨著葉裏幾針下來,她隻感覺原本陣陣不止的頭痛突然減輕了許多,腦袋裏雖然還有一些不適,但也可以忽略不計了。
中年婦女隨後徹底震驚了,她因為高血壓住的院,這兩天做完治療後一直頭疼不止,和主治醫生抱怨,得到的隻是冷冰冰的幾句注意按時吃藥。